城市綜合體--城市新名片
“城市綜合體”就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店、展覽、餐飲、會議、文娛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間的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
城市綜合體(英文為HOPSCA),是酒店(Hotel)、寫字樓(Office)、公園(Park)、購物中心(Shopping mall)、會議中心(Convention)、公寓(Apartment)等首個英文字母的縮寫。也就是說,每個城市綜合體至少組合了上述功能中的3種,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以一種功能為主、多種功能配套的多功能、高效率建筑群落,往往被稱為“城中之城”。
如今,城市綜合體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方向。美國紐約最繁華的曼哈頓街區洛克菲勒中心——這個號稱20世紀最偉大的都市計劃之一,也是上世紀較早出現的城市綜合體。洛克菲勒中心在開發初期由于缺乏建筑綜合體的兩個基本功能——居住和旅館,難以形成良好的功能協調。在后來的開發中,開發者認識到功能的不協調造成了市場的不景氣和使用的不方便,于是1963年,在洛克菲勒中心的外圍建了一座擁有2153間客房的希爾頓旅館,給中心帶來了生機。
在我國,超大空間尺度和通道樹型交通體系已經成為城市綜合體項目的兩大特征。城市綜合體是與城市規模相匹配,與現代化城市干道相聯系的,因此室外空間尺度巨大。由于建筑規模和尺度的擴張,建筑的室內空間也相對較大,一方面與室外的巨形空間和尺度協調,另一方面則與功能的多樣性相匹配,成為多功能的聚集焦點。另一方面,通過地下層、地下夾層、天橋層的有機規劃,將建筑群體的地下或地上交通和公共空間貫穿起來,同時又與城市街道、地鐵、停車場、市內交通等設施以及建筑內部的交通系統有機聯系,組成一套完善的“通道樹型”(AccessTree)體系,打破了傳統街道單一層面的概念,形成豐富多變的街道空間。
城市綜合體的商業模式,越來越受到投資商和開發商的青睞。近幾年,城市綜合體已成為城市高端商業地產發展的主流開發模式,萬達集團、中糧集團等行業領袖提出了“只做城市綜合體”的發展戰略,引領行業的發展。而杭州、沈陽等代表性二線城市提出未來城市建設、招商和開發主要以城市綜合體為主的戰略目標,被認為是拉開了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序幕,開啟了中國城市綜合體的發展。
“城市綜合體的不同業態屬于不同的專業領域,在管理上,購物廣場、寫字樓、公寓等等都屬于不同的領域,管理購物廣場的團隊不可能去管理辦公樓,需要培養不同的團隊去管理、運營城市綜合體不同的業態”。殷慧勇認為,如果開發商能夠在每個領域培養一支獨立的團隊,在總體上,又能使這些獨立的團隊有共同的調控目標,就能比較好地控制投資風險。但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種風險鏈,如果城市綜合體中一個業態失敗了,就可能影響其他的業態,進而影響城市綜合體的整體成功。
篇2:城市綜合體功能
城市綜合體的功能
城市綜合體的功能包括普遍功能和特殊功能,普遍功能體現了城市綜合體的共性,特殊功能則反映城市綜合體的獨有特性。
1城市綜合體普遍功能
1.1承載功能
作為基本功能,城市綜合體是一個城市功能的空間承載體、資源承載體和物質承載體(建筑物和設施),城市綜合體作為一個城市的信息、金融、保險、科技、商業、商務、居住、客居、會展、觀光、娛樂等城市功能的載體,為人們在城市里開展各種活動提供了物質條件和環境空間。但綜合體的載體功能是以城市的經濟發展能力和資源限制為條件的,忽略了這一點將導致閑置和資源浪費,會阻礙當地經濟的發展。另外,如超出了城市綜合體承受能力,綜合體將處于超負荷狀態,會出現功能紊亂現象。
1.2經濟功能
經濟功能是核心功能,城市綜合體是當地稅收的主要來源,是刺激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提供就業機會的主要渠道。作為城市地標所形成的強大的推動力和輻射力引領了城市建設的發展方向,帶動了周邊區域價值的提升;大量的品牌進駐,提升了商業水平、促進了消費結構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也促進了區域產業定位和升級。
1.3文娛功能
現代城市綜合體往往會成為一個城市或局部區域的教、科、文、體和娛樂等文化事業的集中地。作為當地的文化地標,既肩負著城市文明的基礎教育功能,又承擔著城市精神文明建設和繁榮文化的任務。
1.4社會功能
城市綜合體為一個城市的各種社會活動提供了場所。各種團體,如政府機構、企業、非盈利組織、宗教組織等可以以城市綜合體的空間載體為依托,將其自身的活動影響傳播到整個城市,城市周邊區域,全國甚至國外。如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法國巴黎的拉德方斯廣場和上海的新天地都具備了這種社會傳播力和影響力。
2城市綜合體特殊功能
特殊功能是一個城市綜合體所獨有的不可能為每一個城市綜合體都必備的功能,亦稱綜合體的軟性功能,它反映了綜合體的特性,是城市綜合體核心競爭力---通過對稀缺的、不可復制的要素和資源進行配置和利用而形成的能力包括(聚集能力,輻射能力、流通能力和增長能力)。如以中心城市北京的國貿為地標象征的CBD綜合群以及社區型綜合體的典范上海社區型綜合體大拇指廣場。
篇3:建筑綜合體城市綜合體區別聯系
建筑綜合體與城市綜合體的區別與聯系
1二者區別
1.1建筑綜合體是一種使用功能與種類上的積累綜合,是物業類型簡單組合。建筑綜合體最顯著的特點是它與城市的多樣空間聯系性不強,缺乏城市功能與城市空間的有效整合,系統綜合性和組織結構性的邏輯性不強,局部的增減無關整體大局,而且很難衍生新系統。
1.2建筑綜合體的功能空間以自建自用為特點,目的比較單一,城市性和城市開放性不足,無法形成以集約性、公共性和集聚性為要求的一體化系統組織形式。
1.3作為城市集約化的組織形式之一,城市綜合體是由高度混合利用的城市土地與城市建筑和城市交通之間的有機聯合體,是城市功能的高效集成與互補,是城市功能要素目的性取舍與多元彈性融合的有機銜接。
1.4作為城市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優化的平臺,城市綜合體與城市宏觀經濟環境聯系更加密切,其城市運營的高度要求更高標準的外部經濟條件。
1.5 城市綜合體的多功能城市空間是經過系統性優化而形成的一個多生態社會系統,反映了一個城市的性質,與一個城市的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和規模之間存在密切的關聯。如以總部經濟為核心特征的北京CBD形成的城市商務空間形態。
1.6城市綜合體的具體要求:
1.6.1整體協同性
案例一日本東京六本木
1.6.2空間的城市性、開放性和連續性
1.6.3功能的復合性和利用均衡性
1.6.4交通的立體平衡性與延伸性
案例二立體化的城市綜合體交通系統--澳洲墨爾本中心
1.6.5空間藝術性
1.7政府參與的必須性
1.8 城市形象代表性
2二者聯系
2.1從建筑實體角度看,二者有相同性或相似性。盡管城市綜合體具有自己特有的要求,但是城市綜合體是以建筑綜合體為其物理實體,是建筑綜合體向城市空間巨型化,城市價值復合化、城市功能集約化發展的結果。
2.2二者在功能綜合上都建立了一種空間共存、價值互補的關系,都克服了單一建筑和單一功能的局限性。
根據分析和闡述,我們認為時下中國房地產對城市綜合體的約定俗成的定義即"城市綜合體是將城市中的商業、辦公、居住、旅游、展覽、餐飲、會議、文娛等城市功能在三項以上進行組合,并在各部分間建立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動關系,從而形成一個多功能、高效率的綜合體"僅僅是從功能組合(酒店、寫字樓、商業、公寓和住宅,稱為4 1模式)上對"城市綜合體"進行了狹義的闡述。換句話說,這個定義闡述的是"建筑綜合體"的定義,而非城市綜合體的真正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