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二班班級讀書計劃
1、老師堅持每天給學生大聲讀書。
2、在校堅持每天放學前十分鐘讓學生默讀。
3、每晚堅持30分鐘的親子共讀。
4、老師堅持每星期給家長一封信,及時交流改進。
5、班級舉行“爭當讀書小狀元”活動,開設班級學生讀書明細表,記錄學生讀過的每一本書。
6、老師參加學生們的“爭當讀書小狀元”活動,把自己加入學生的評比當中。堅持寫讀書筆記,給學生起到榜樣示范作用。
7、本學期爭取讀完班級共有的57本書,3本班級共讀的書和更多的書。
用一個學期或學年的時間,使學生的讀書習慣初步形成
篇2:全國首屆班級讀書會聽后感
“全國首屆班級讀書會”聽后感
前段時間,我有幸觀摩了全國首屆“班級讀書會”的研討活動,活動歸來,感觸很深,引發我許多思考:
一、“班級讀書會”讀什么?
我們好多語文教師都非常注重課外閱讀,包括我自己也是如此,我經常會向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那么到底我們的學生應該讀些什么呢?我覺得可以按年段來確定閱讀內容。
低年級兒童——繪本(圖畫書)為主
比如《逃家小兔》、《猜猜我有多愛你》等,在這次的活動中,杭州長江實驗小學校長婁屹蘭老師展示的課例就是繪本《爺爺一定有辦法》,這些圖畫書畫面生動,非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中年級學生——兒童文學作品
圖畫書對于三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就顯得過于淺顯了,所以在這個年段可以讓他們多看一些兒童文學作品,如《窗邊的小豆豆》、《時代廣場的蟋蟀》、《夏洛的網》和楊紅纓的系列小說等等。
高年級學生——兒童小說、名著
高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鑒賞能力,可以推薦一些兒童小說,如《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毛毛》、曹文軒系列小說等m.dewk.cn,讓學生讀整本的書。同時還可以親近名著,不用進行細致的人物分析,只讓學生感受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一種美感。
二、“班級讀書會”怎么讀?
常有老師提起課外閱讀應該怎么開展?這的確是一個難題,時間有限,精力有限。要想很好的開展,我覺得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閱讀目標的定位。以往我們比較關注的是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更多的是量化的東西,這樣就往往導致學生對課外閱讀感到乏味,覺得有壓力,其實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情感體驗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這次活動中,蔣軍晶(全國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一等獎獲得者)展示的課例是《毛毛——一個時間竊賊和一個小女孩不可思議的故事》。課堂中所討論的核心是現代生活中面對這么重的壓力,人們應該加快生活節奏努力工作還是放慢節奏享受生活?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父母的工作現狀做了非常好的分析,亮出了新穎的觀點。有幾位同學的發言還很富有哲理,博得了聽課教師的陣陣掌聲。
來自臺北同語實驗小學的碩士李玉貴老師所展示的課例是《圖畫、故事、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可能臺灣的教育體制和我們這兒的差別,李玉貴老師的課非常平實,但課堂容量很大,她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通過重讀“艾瑪“這個人物,感受老人的一些特質,然后還閱讀了其他一些關于老人的書籍,如《花婆婆》、《歌舞爺爺》、《八歲一個人去施行》、《魔奇魔奇樹》,讓學生再次歸納老人的共性特質,這中間就滲透了一些邏輯,是以文學的眼光來讀人物。
其次是課堂的組織開式。班級讀書會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師生共讀式,學生活動展示式,師生讀者討論話題式。第一種比較適合低年級,后兩種則更適合高年級,但在討論話題時,教師要注意選擇好討論的話題,營造良好的討論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