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對花卉的危害及防治
白粉病對很多花卉有危害,嚴重者可以致死,并且是屬于世界性的病害,給花卉生產和觀賞價值帶來很大的損失。
白粉病對月季、玫瑰、薔薇、大麗花、瓜葉菊、牡丹、梔子花、八仙花、金盞菊、秋海棠、鳳仙花、梅花、冬青、木香、丁香、紫薇、繡球、菊花等花卉,由于品種不同,抗病能力有差異而發生著不同程度的病害。
白粉菌種類繁多,但危害上述花卉常見的病原菌有二孢白粉菌、單囊白粉菌等7種;越冬期間,菌絲和分生孢子寄生在花卉的芽、枝、葉上,但溫度低于16℃時,病菌并不生長發育,在早春溫度逐步回升至18℃左右時,病菌萌發,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至20℃時癥狀更為明顯;一般來說夜間溫度低,濕度高有利于分生孢子的繁殖;而白天溫度高、濕度低則有利于分生孢子的成熟飛散;更應該注意的是生長期白粉菌往往會多次重復侵染,不能因為一次性藥物治療,就可以高枕無憂,開花期的為害更為嚴重。
白粉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褪綠色不規則的黃斑,不很明顯,幼葉受害則生長停止,老葉受害則葉色變淺黃色,葉質變厚,凹凸不平或卷曲萎蔫,甚至枯死,嚴重時可蔓延至莖、枝、梢頭、花蕾等處,其上覆蓋著氈狀灰白色菌絲層,整個植株矮小,畸形發育,不繁茂。
對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1) 如溫室中有煙囪時,可涂以石灰與硫磺等量的拌合液,使之揮發硫的蒸氣,可有防效。
(2)有的花卉如月季可抗-17℃的低溫,而白粉菌在0℃以下,即可凍死,可利用溫度變化,以控制病菌的繁殖。
(3) 選用無病植株,栽培抗病品種;加強養護管理,不能有氮肥偏多,磷、鉀肥不足的現象;澆水不宜太多,濕度不宜太大。
(4) 不宜種得過密,并要及時修剪,尤其是病枯枝和內向枝必須清除,使通風換氣有保證,發現有病枝葉及時剪除后,集中燒毀;并注意晝夜溫差不得大于10℃。
(5) 發病前噴灑1‰的高錳酸鉀液,或用1:0.7:200波爾多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均有良好的預防效果。
(6) 發病后,噴施1%碘800~1000倍液,隔5天再噴施75%百菌清600倍液.噴施2~3次.發新葉時再噴施一次,可大大減輕發病率.
篇2:物業園區花卉植物蟲害防治
物業園區花卉植物蟲害防治
1.0目的:確保植物的健康生長,提高植物觀賞效果。
2.0花卉蟲害的防治,首先了解蟲害的發生原因危害部位等規律,才能找出理想的防治措施。常見的蟲害如下:
2.1線蟲:癥狀:線蟲病感染植株地上部分表現生長衰弱,植株矮小,發黃,花小。化學防治:線蟲是植物常見的害蟲,防止病蟲害隨播種材料及帶病植物傳播到無病區。發病嚴重的植株應作土壤消毒,可以采用翻曬或用40%二溴氯丙烷處理土壤,用藥量每平方米0.3公斤,或40%涕滅威顆粒劑,也可用3%呋南丹顆粒劑,對線蟲的防治效果都比較好。
2.2白粉虱癥狀:白粉虱成蟲或幼蟲群集在葉子的被面,刺吸汁液進行危害,是花卉的常見蟲害。繁殖力強,發育速度快,除吸花卉植物汁液,還分泌大量的蜜露,導致煤污病的發生。化學防治:合理修剪,疏枝,除掉蟲葉及清除花卉附近的雜草,減少蟲源。噴灑5%三硫磷乳劑2000倍或20%殺滅菊酯2500%倍;也可用10%涕滅威顆粒劑施入土中,植物吸收后起到殺蟲作用。殺蟲時間可在清晨成蟲活動力不強時進行,可提高殺蟲效果。
2.3蚜蟲癥狀:是綠化植物最為普遍的一種害蟲,成蟲及幼蟲群集葉片被面及嫩稍的頂面,吸取汁液危害,被害葉片向背面卷曲皺縮。化學防治:清除雜草,冬季在寄主上噴灑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蟲卵。危害期間噴灑40%樂果或氧化樂果1200倍或滅蚜松劑1500倍溶液噴殺。
2.4蠐螬癥狀:主要活動在土壤內,危害各種花卉的幼苗及根部,是重要的地下害蟲,綠地經常發生。防治方法:危害期噴澆松乳劑800-1000倍或馬拉硫磷800-1000倍,25%乙脂甲胺磷1000倍澆灌土壤。
3.0標準:保證花卉枝葉健康,沒有病枝蟲害。
篇3:花卉植物蟲害的防治措施
花卉植物蟲害的防治措施
1.0目的:
確保花卉植物的健康生長,提高花卉觀賞效果。
2.0方式:
花卉蟲害的防治,首先了解蟲害的發生原因危害部位等規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3.0常見的蟲害:
3.1食葉害蟲:如刺蛾,卷蛾,金龜子,葉蜂等
3.1.1癥狀:主要危害櫻花,月季,海棠,碧桃等,以成蟲咬食花、果實,7-8月為發生盛期。
3.1.2防治:
a)利用金龜子假死習性,于清晨溫度較低時搖動樹體震落捕殺。
b)噴施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
3.2 刺吸害蟲:如白粉虱、蚜蟲等,主要群集葉背面、芽根處,吸取汁液,造成葉子卷縮退色,變黃,易誘發煤污病。
3.2.1白粉虱
3.2.1.1癥狀:主要危害月季、一串紅等,以成蟲或幼蟲群集植物葉子的背面,刺吸汁液進行危害,繁殖力強,生長速度快,除吸取花卉植物汁液,還分泌大量的蜜露,導致煤污病的發生。
3.2.1.2防治:
a)合理修剪疏枝、除掉蟲葉及清除花卉附近的雜草,減少蟲源。
b)化學防治:2.5%溴氫菊酯乳油,或20%功夫菊酯2000倍;也可用10%涕滅威顆粒劑施入土中,植物吸收后起到殺蟲作用。
c)殺蟲時間可在清晨成蟲活動力不強時進行,可提高殺蟲效果。
3.2.2蚜蟲
3.2.2.1癥狀:是綠化植物最為常見的一種害蟲,成蟲及幼蟲群集植物葉片背面及稍嫩的頂面,吸取汁液為害,被害葉片卷曲皺縮。
3.2.2.2防治:
a)清除雜草,減少蟲源。
b)危害期間噴灑40%氯化樂果1000--1200倍或滅蚜松劑1500倍溶液噴殺。注意桃、李樹不宜使用樂果。
3.3蛀干類害蟲:如天牛,吉丁蟲,夜蛾等,在莖干內取食,造成孔洞,樹木易遭風折。
3.3.1防治:
a)剪除蟲枝,消滅幼蟲,經常檢查樹干,發現有產卵痕跡,及時刮除;人工捕殺成蟲,主要利用成蟲中午至下午2-3時下到樹干基部的習性,進行捕捉。
b)注射80%敵敵畏原液少許或40%氧化樂果20-50倍,洞口敷以泥土。
3.4地下害蟲:如螻蛄等咬食花木根部。
3.4.1防治:
a)消除雜草,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可減少害蟲產卵機會。
b)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澆在受害植物根際;或用毒餌誘殺。
4.0標準:
保證花卉枝葉健康,沒有病枝蟲害。發現蟲害,對癥用藥,及時噴殺。
5.0在防治噴藥殺蟲時,佩戴防護用具,注意安全防止藥物對人體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