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效益
(一)生態效益綠色植物對生態的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態效益是最直接的效益。
綠色植物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一般來說,1h㎡(公頃)樹林每天可以吸收1t二氧化碳,放出0.73t氧氣。只要有10㎡的森林綠地面積,就可以全部吸收一個居民呼出的二氧化碳,加上城市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則城市每人必須有30~40㎡的綠地面積。很多樹木能吸收對人體有害的毒氣,如柳杉可吸收大量二氧化硫,刺槐能吸收部分氟化氫等。
在有森林的地方每1m3空氣中的含菌量要比熱鬧喧嘩的大街少85%以上,因為許多樹木具有分泌殺菌素,有殺死病菌的功能。如在繁華的北京王府井大街,每1m3空氣中有幾十萬個細菌,而城區公園內只有幾千個。城市綠化植物中具有較強殺菌能力的種類有:檸檬桉、大葉按、苦楝、白千層、臭椿、懸鈴木、茉莉花及樟科、松科、柏科等的一些種類。吸附污染物是綠色植物的另一大功能。
綠色草坪和樹林將裸露的地面有效覆蓋,刮風時塵土不易飄揚;樹木枝葉大量吸附空氣中的灰塵,樹葉蒙塵后,經雨水沖洗又能恢復它的吸附作用,從而有效凈化空氣;有些植物能大量吸收被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屬。對于一些污染源和嚴重污染的地區,尤其要選用對污染物有較強抵抗性和吸收能力的樹種。
綠色植物能調節氣候,夏天樹蔭下的氣溫比蔭外一般低3~5℃;樹木與草坪能蒸發水分,增加空氣的濕潤度,減少干燥對人的影響。植物對噪聲具有吸收和消聲的作用,可以減弱噪聲的強度。南京市環衛局對該市道路綠化的減噪效果進行了調查,發現當噪聲通過由兩行檜柏及一行雪松構成的18m寬的林帶后,噪聲減少16dB,通過36m寬的林帶后,減少了30dB。據日本近年調查,40m寬結構良好的林帶可減低噪聲10~15dB。樹木和草地對保持水土有非常顯著的功能。樹木的枝葉茂盛地覆蓋著地面,當雨水下落時首先沖擊樹冠,不會直接沖擊土壤表面,可以減少表土的流失;樹冠本身還積聚滯留一定數量的雨水,不使降落地面;同時,樹木和草本植物的根系在土壤中蔓延,能夠緊緊地拉著土壤,不讓其沖走。如果破壞了樹木和草地,就會造成水土流失,山洪爆發,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嚴重危害。不少植物對環境污染的反應比人和動物要敏感得多。如人在二氧化硫濃度1~5μg/L時才能聞到氣味,而一些敏感植物在0.3μg/L時出現癥狀。
植物的這種癥狀,就是環境污染的“信號”,人們可以根據植物所發出的信號來分析鑒別環境污染狀況。利用植物的這種敏感性可以監測環境的污染。綠化創造了一個局部的生物多樣化環境。它不僅提高綠量,而且水質、空氣、聲音、土壤、局部氣候等等都會明顯改善,這將吸引百鳥筑巢,蝴蝶戲花,成為動物的天堂,動物的相對多樣性也就建立起來。隨著大量的生態小區和生態建筑的建成,居住區和生態環境將得到完善的協調。
(二)生命效益綠化有利于保護人民身心健康。綠色植物大量地吸收或吸附空氣中的有害物質,放出新鮮氧氣,使空氣得到凈化,人們視覺清新,感受到生命回復大自然的喜悅;綠地公園等戶外休閑空間,可使城市人松弛神經,恢復疲憊的身心。因此,綠化將減少由各種污染引起的疾病,如常患的氣管炎、肺炎、哮喘、鈣質缺乏癥、神經官能癥及精神系統緊張、心血管病以及由重金屬污染引起的各種疾病。綠化工程能提供高質量的休閑。普遍分布在生活區、居民住宅中的近距離小型園林、草地可供人們散步,在樹蔭下設置石凳、藤架等設施可供人們休息,鋪裝草坪和曠地可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
(三)美學效益以綠色為主調,不僅富于生態特色,富于人性色彩,而且符合美的原則。大面積的綠或主調是綠色并不影響和約束小面積的多樣色彩。鮮花、霓虹燈、戶外廣告、低層外墻、室內裝修等色彩紛呈,獨具特色,人行道和公共場所用地采用硬質地面(如鵝卵石、大理石、花崗石等),鋪成不同形狀和不同顏色的幾何花式,易造成一種更高層次上的多樣統一的境界。鋪滿綠色植物,同時配以和諧的多種色彩,整個小區就有一個美好的形象。綠色植物不是一種次要的陪襯,而是富于蓬勃生機和審美魔力的構筑材料,灰色的高樓大廈沒有繁花綠樹的“包裝”,會給人僵硬死板、單調乏味的感覺。在建筑物四周,有高低參差的喬木、灌木、青青的草地、色彩繽紛的花卉和路面裝飾,能將分散的建筑統一起來,使建筑物剛硬的線條變得柔和,使整個建筑群和小區的色彩豐富起來,小區形象便顯得厚重而輕柔,多樣而統一,居民就會感到神清氣爽、輕松愉悅。
(四)經濟效益綠化事業能創造可觀的直接經濟效益。綠地、公園并不只是花錢的地方,其中一部分土地可栽種各種植物、花卉以贏利。現在道路、頂層一般是種植綠化用途的植物,可提倡創造一定的條件,種植既能產生比較大的綠量,又具有可觀經濟價值的果樹、桑樹、木本油科植物,在屋頂種植蔬菜、花卉和珍貴藥用植物,甚至發展無土農業,實際上增加了耕地面積。
篇2:濱海新城綠化管理方案
濱海新城綠化管理方案
根據濱海新城小區物業管理服務的標準以及綠化養護管理的要求,我司擬將該項目的綠化養護進行外包,由專業綠化公司按照綠化養護管理標準實施專業綠化養護管理。以下是綠化養護標準:
一、草坪日常管理標準要求
1、草坪分級標準:
按二級草坪進行養護,綠期260天以上,草坪平整留茬60mm以下,供公共休憩及輕度踐踏。
2、淋水:
草坪夏秋生長季每天淋水一次,秋冬季根據天氣情況每周淋水2-3次。
3、草坪改良:
草坪如出現直徑10cm以上禿斑、枯死或局部惡性雜草占該部分草坪50以上且無法清除的,應采用局部更換法更換該處草坪草,如草坪局部出現被踩實導致生長嚴重不良,應采用局部疏草法疏草改良。
4、草坪施肥 ① 肥料選用原則:草坪選用速溶復合肥、快綠美、長效肥和緩溶復合肥。
② 施肥周期:長效肥施肥周期按肥料使用說明進行,草坪每月施速溶復合肥一次;快綠美及尿素只在重大節慶日、檢查日才用于追綠,其他時間嚴格控制使用。
5、剪草
① 剪草頻度:草生長季每20天剪一次,秋冬季每月剪一次。
② 在每次剪草前應先測定草坪草的大概高度,并根據所選用的機器調整力度盤高度,一般特級至二級的草要遵循1/3原則(即每次剪草剪去長度不超過草高的1/3)。
③ 剪草質量標準:剪割后整體效果平整,無明顯起伏和漏剪,剪口平齊;障礙物處及樹頭邊緣用割灌機式手剪補剪,無明顯漏剪痕跡;四周不規則草邊及轉彎位無明顯交錯痕跡;現場清理干凈,無遺漏草屑、雜物。同一塊草坪應在同一天內剪完,以防生長不均。
6、雜草控制
① 根據雜草生長情況,選用除草方法。一般少量雜草或無法用除草劑的草坪雜草采用人工拔除。已蔓延開的惡性雜草用選擇性除草劑防除。
② 雜草防除質量標準:草坪沒有明顯高于15cm的雜草,12cm的雜草不得超過5棵/m2;整塊草坪沒有明顯的闊葉雜草;整塊草地沒有已經開花的雜草。
7、病蟲害防治
① 草坪病蟲害應以防為主,每半個月噴一次廣譜性殺蟲藥及殺菌藥,對于突發性的病蟲害的草坪都應及時針對性地選用農藥加以噴殺,以防蔓延。
② 對于由于病蟲害而導致的嚴重退化的草坪應及時給予更換。
⑻打孔與疏草:視草坪生長密度每年疏草打孔,或給予局部培沙。
二、喬灌木養護標準
1、喬木修剪
① 棕櫚科植物老化枝葉枯黃面積達1/3時即應剪除,局部枯黃時按樹葉形狀進行修邊,其葉殼在底部開裂達1/3以上時應剝除,修剪時應嚴格保護主干頂芽不受損傷;
② 對由于受意外傷害折斷而枯黃的枝葉應及時修剪;
③ 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應對喬木修剪,剪除徒長枝、樹身的萌蘗枝、并生枝、下垂枝、病蟲枝、交叉枝、扭傷枝、枯枝、爛頭等,并對樹冠適當整形保持形狀,對造型樹木應每個月修剪一次外形,以保持形狀;
④ 修剪整形應達到均衡樹勢、完整樹冠和促進生長的要求;
2、灌木修剪
① 所有灌木應在秋季進行一次枯枝、弱枝、徒長枝清剪及株型修剪工作;
② 非觀花的造型灌木生長季應每25天進行一次修剪以保持樹冠豐滿、樹型美觀;
③ 每天巡查中應及時清剪因折斷而枯黃的枝葉;
④ 對于散尾葵、棕竹等棕櫚科灌木應及時將枯黃的葉邊清修;
⑤ 觀花灌木應在花期過后進行較重的修剪,盡量避免在開花前修剪。
3、喬灌木施肥
① 喬木應每年施肥一次,采用穴施或環施法,有機肥或復合肥均可;
② 觀賞用的小灌木每年冬季應施一次有機肥,每年5-6月應追肥一次復合肥,入冬前應施一次鉀肥。
③ 小區內喬灌木不應該長期單純施用尿素等高氮肥速效肥。
4、病蟲害防治
① 小區內灌木每月應噴一次廣譜殺蟲劑和殺菌劑;禁用高毒或強刺激性的農藥。
② 對突發性病蟲害應及時針對性地噴殺農藥;
③ 對園藝害蟲應交替使用幾種藥物噴殺,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
④ 噴藥時應注意噴植物的葉背面及根莖部位;
5、喬灌木養護應達到的質量標準
① 喬木生長健壯、形態整齊、無凌亂枝條和冗長枝葉,灌木株形整齊、造型植物輪廓清晰,修剪面平直整齊,棱角分明。
② 沒有長20cm以上枯枝黃葉,折斷枝、修剪殘留枝。
③ 正確施肥、噴藥,無明顯病蟲害,喬木基部無20cm以上萌蘗枝,無過長雜草
④ 灌木腳部整齊清潔,無過長雜草雜物,無嚴重黃葉、積塵;
⑤ 喬木修剪截口與枝位平齊,直徑5cm以上的截口要封蠟;
⑥ 若因養護不當或自然因素造成喬灌木的死亡,應及時補種。
6、喬灌木養護注意事項
①不得擅自改變原植株造型;不得擅自截剪直徑5cm以上枝條;
②喬灌木修剪、施肥、噴藥等養護工作應及時登記;
③喬木修剪應兩個人以上配合,用人字梯及高枝剪、高枝鋸進行,不提倡爬數修剪;
④喬灌木噴藥應注意風向,注意保護員工及周圍人員安全。
⑤山體斜坡上的喬灌木養護操作應注意安全,戴好有關安全設備。
三、時花養護標準
1、外觀保養
① 每天巡查室內外時花,及時清除殘花黃葉、斷枝、盆內雜物,調整好花盆觀賞面;
② 對于一些個別提前開放的時花要及時抽換,以保持整個花壇的整體效果;
③ 對于高出時花的竹簽、雜草應及時清除。
④ 室外種地時花要求每周修一次邊,以防邊上的草坪侵入,每半個月松土及除雜草。
2、淋水
① 室外的盆種時花夏秋季一般要求每天早晚各淋一次水,春冬季視天氣情況每1-2天淋水一次;
② 室外種地時花淋水應視天氣而定,以泥面不干裂、時花無缺水枯萎現象為原則。
③ 時花擺放后期,若每盆時花內處于較佳觀賞狀態的花朵不超過最佳觀賞期的1/3時應定為待換花。若某個花壇中待換花的比例超過1/2時要求全部更換。
3、病蟲害防治
① 時花擺放前應先噴一次廣譜性的殺蟲、殺菌劑,注意噴殺花盆泥面的蚊蟲;
② 擺出去的時花每天應注意巡查,發現病蟲害應及時噴藥,沒有特別病蟲害的時花壇要求每兩周噴一次藥;
③ 室內時花嚴禁用劇毒、強刺激性或污染葉面粉劑的農藥如有機磷類農藥、百菌清粉劑等。
4、時花養護質量標準
① 無殘花、黃葉,無高出花面的竹簽、雜草等,整個花壇換花不超過1/2;
② 花盆擺放整齊,盆內無雜物,最外一圈面對客人的盆邊整潔美觀;
③ 無明顯病蟲害,大葉時花葉面無蟲口;無缺水干旱現象,植株生長良好。
④ 地栽時花生長良好,無雜草,無禿斑,邊界分明,邊界草不蔓入時花境內。
四、綠化環境布置標準
1、環境布置:根據各景區的用花數量和品種做好用花計劃,包括具體用花數、品種、日期。
2、綠化景區布置質量標準:
① 植物材料形態優美,生長健康,與景點格調相諧,且具觀賞性;
② 品種間搭配合理,有層次,具韻律感,整體效果突出,符合時令要求;
③ 植物取材與周圍環境美工設計配合得當,注意細節自然及環境衛生。
3、節慶日布置質量標準:
① 主題突出,色彩作用得當,對比強烈;材料新穎,有較長觀賞期;
② 花材有時令感,所用花材在節慶日當天達到最佳觀賞效果;
③ 節慶日環境布置與環境相協調。
4、應該撤出的殘花標準
① 時花單盆開殘率2/3以上,觀葉植物觀賞葉片少于正常植株的1/2以上。
② 植株嚴懲枯黃或生長不良,影響美觀,植物不適應所擺放的環境產生落葉等癥狀。
③ 植株有較嚴重病蟲害,防治該種病蟲害的藥物具有強刺激性不宜在景區噴殺。
五、室內觀葉植物管理標準
1、外觀管理
① 每天應全面巡查一次,及時清理盆面及盆底雜物、植株枯枝黃葉等。
② 對于枯黃面積達1/3以上的葉片應整片剪除,枯黃面積在1/3以下者,應用剪刀 順著葉形將枯黃部分剪除,注意保留葉形,不可一刀切過;
③ 要求每兩天用清水噴洗一次葉面,噴后應注意抹干地面的水,注意不能將墻紙及其他家具淋濕;
④ 每半個月應清一次套缸/盆及花槽底的多余水分及雜物。
2、淋水
① 室內花木淋水量根據花木所處環境決定淋水量,原產于熱帶雨林地區或放與光線強、空調出風口等位置的花木一般需水量大,一般其他植物稍小。
3、施肥
① 室內觀葉植物常用N-P-K復合肥及成品有機肥、綠光劑。應按照不同地點的濕度、光線、植物品種來決定施肥用量;
② 觀葉植物進入室內前應先噴一次綠光劑,之后每月噴一次,使用濃度按產品說明書配制。
4、病蟲害防治
① 要有防治蚜蟲、螨蟲、蚧殼蟲、蚊蠅及軟腐病黑斑病等病蟲害的有效措施及方案。
5、室內觀葉植物管理質量標準
① 植株豐滿健壯,無枯黃葉,葉面干凈光亮;
② 無明顯病斑、蟲口,植株上無明顯蟲害;
③ 盆面無雜物,花缸、花槽底無積水雜物;
④ 植物無缺水干旱現象。
六、植物病蟲害防治標準
1、病蟲害防治計劃及要求
① 應根據季節、氣候及病蟲害防治活動規律制定出詳細的防治計劃,應包括以下各項:年度及季度的病蟲害預防計劃;病蟲害發生時的治療計劃及用藥計劃;病蟲害防治的費用預算計劃。
② 使用藥物要求;必須妥善保管農藥,以防出現意外事故;在物業小區、辦公樓內使用農藥應杜絕使用劇毒、殘效期長及具強刺激性氣味的農藥。
③ 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要求:
A、全年中無嚴重病蟲害發生。"嚴重病蟲害"是指:相同或類似品種在同一時間,受同一病蟲害造成花木大面積光葉或死亡的病蟲害。
B、全年中一般病蟲害不超過三次。"一般病蟲害"是指:可發現明顯病蟲害癥狀,花木受損面積不大,在一個月內即可恢復長勢的病蟲害。
C、全年中輕微病蟲害不超過五次。"輕微病蟲害"是指:有較輕的病蟲害癥狀,但通過噴藥能在10日內恢復的病蟲害。
七、盆景管理標準
1、質量標準
① 山水盆景山體保持清潔,盆水清透,盆內沒有青苔或泥沙等雜物。
② 山水盆景山石穩固不易掉下,山上附生植物生長健壯,比例合適。
③ 樹樁盆景植株生長健壯,沒有明顯的病蟲害,沒有縮枝現象。
④ 樹樁盆景能按各種不同的樹種習性修剪,形狀保持完好,沒有5cm長的冗長枝。
⑤ 盆景內除裝飾用的小植物及小飾物外,不允許有雜生植物及其他雜物。
⑥ 盆泥沒有板結或因淋水而沖刷流失現象;養護過程中沒有肥害藥害。
2、盆景淋水
① 室內盆景每天淋一次水,并同時用小噴壺往樹上噴一次霧。
② 室外盆景夏秋季每天上、下午各淋一次水,冬春季根據天氣情況每1-2天淋一次水。
3、盆景修剪 ① 落葉類樹木一年四季均可做控形修剪,養護中應隨時剪除病枝、枯枝、細弱枝及徒長枝,保持盆景植株造型。
② 落葉類樹木重修應在落葉后的休眠期進行;觀花類樹木修剪應在3-5月份進行。
③ 對常綠樹木應每月進行一次控形輕剪,修剪應在天氣較暖時進行。
④ 修剪方式采用疏剪、短剪、蓄枝截干、抹芽、摘心、摘葉等方式。
4、盆景施肥
① 盆景施肥一般用餅肥和復合肥配合使用。
② 餅肥應在土盆或換盆時施入盆土中,若不換盆則應在每年的2月份施用。
③ 復合肥應作追肥,在每年的6-8月份施一次,每盆用量約10克,小盆景酌情減量。
5、盆景病蟲害防治
① 要編制防治蚧殼蟲、蚜蟲、紅蜘蛛、食葉害蟲、駐干害蟲及銹病、白粉病、黑斑病、炭疽病等病蟲害的有效防治措施及方案。
6、盆景翻盆
① 幼樹每年翻一次盆,換成大一號的盆,時間最長不超過兩年;
② 已成形的樹木盆景兩年翻一次盆;老樹、松柏類樹木3年翻一次盆;
7、室內盆景擺放
① 室內盆景應放于合適的幾架上,盆景觀賞面正對客人,盆景編號牌放于隱藏處;
② 擺放于室內的盆景應無雜草、無露于盆土表面的肥,盆景盆干凈美觀;
③ 擺放于室內的樹木盆景應每周更換出室外養護至少兩星期后才能再擺入室內觀賞,搬進搬出都要注意給盆景一個環境適應期。
④ 擺放于室內的山水盆景應將石塊清潔,盆內無青苔雜物,山石穩固不易掉下,山上附生植物長勢良好。
8、室外盆景擺放
① 擺放于盆景場的盆景應根據盆景的類型及樹種習性分類擺放,并根據盆景類型分類編號登記掛牌,以便于管理;
② 懸崖式盆景應擺放于高架上,小型盆景應放于高層架上,大型盆景應放于矮架上;
③ 長期擺于花園供觀賞的大型盆景可直接將盆景連盆埋入土中。
八、植物病蟲害防治
1、危害植物的生物:
① 昆蟲類:
咀嚼式器昆蟲、剌吸式器昆蟲、蛀干昆蟲、蝸牛和蛞蝓、鼠害和白蟻;
② 危害園林植物的病因:
真菌性、細菌性、病毒和類菌性、線蟲性和生理性病害
2、農藥的種類、劑型及使用方法
① 防治對象: 可分為殺蟲劑、殺菌劑、殺螨劑、殺線蟲劑、殺鼠劑、除草劑等。
② 化學成分: 無機農藥:即用礦物原料加工制成的農藥,如波爾多液。
③ 按殺蟲劑防治途徑可分:
A、胃毒劑:通過消化系統進入蟲體內,使害蟲中毒死亡,如敵百蟲,適于防治咀嚼式口器的昆蟲。
B、觸殺劑:通過與害蟲蟲體接觸,使藥劑經體壁進入蟲體內,使害蟲中毒死亡的藥劑。如大多數的有機磷殺蟲劑、擬除蟲菊酯殺蟲劑。觸殺劑對各種口器的害蟲均適用,但對體被蠟質分泌物的介殼蟲、木虱、粉虱效果差。
C、內吸劑:藥劑被植物組織吸收,并在植物體內運輸,傳導至植物的各部份,或經過植物的代謝而產生更毒的代謝物,當害蟲取食時使其中毒死亡的藥劑,如氧化樂果。內吸劑對刺吸式口器的昆蟲防治效果好,對咀嚼式口器的昆蟲也有一定的效果。
D、熏蒸劑:藥劑以氣體分子狀態充斥其作用空間,通過害蟲的呼吸系統進入蟲體,使害蟲中毒死亡的藥劑,如用磷化鋁片劑防治蛀干時,要用泥土封閉蟲孔;用溴甲烷進行土壤消毒時,要用薄膜覆蓋。
E、其它殺蟲劑:如拒食劑、絕育劑 、引誘劑 、忌避劑。
3、殺菌劑種類:
①內吸劑:把藥劑噴于植物表面,通過植物組織器官的吸收進入體內,并在其中傳導、散布、存留或產生代謝物,形成一層保護膜,從而保護植免受病菌危害或抑制病菌生長。如:代森鋅等。
②治療劑:在植物感染后,噴藥劑,從植株表皮滲入體內,以殺死或抑制病原物,使植物病害減輕或恢復健康。
③殺線蟲劑:用于土壤處理,殺死土壤中線蟲。
4、園林病蟲害的防治方法:
① 減少病蟲來源;(注意運輸、消毒、輪栽、滋生、蔓延、衛生等)
② 選用抗性品種;
③ 選擇好化學藥劑防治。
九、使用農藥操作規程及注意事項
⑴ 事先準備好相關噴藥工具,檢查其完好性。
⑵ 操作人員必穿長衣褲、戴手套、口罩,詳細閱讀標簽說明,
⑶ 做到清楚農藥的防治對象,清楚病蟲害情況、農藥使用劑量和農藥稀釋倍數。
⑷ 噴藥時,要注意周邊的人、畜、物和環境的安全,操作人中應站在上風口,噴藥完畢,要洗凈手、臉和噴藥工具,將農藥交回倉庫安全保管。以防意外事故。
⑸ 使用農藥的濃度要準確,兩種以上藥劑配合時,用量要準確,避免降低藥效產生藥害。
⑹ 噴灑農藥時要均勻,以防多藥處產生藥害,少藥處病蟲未除。
⑺ 噴灑農藥的濃度要考慮植物的生育期,一般在落葉或生長旺盛時期,濃度可高,發芽期和幼苗濃度要低,花卉開花時一般不使用噴灑農藥。大風雨天、重大節假日不噴藥。
⑻ 噴除草劑時應壓低槍口,以防藥霧飄到周圍植物上,噴完后要徹底清洗工具。
⑼ 在使用農藥時必須有技術員在場配藥和技術指導。
⑽ 小區內不得使用劇毒、殘效期長、強剌激氣味的農藥。
十、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要求
1、目的:經濟、安全、有效的原則;方針: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
2、方法:正確選藥(根據病蟲害情況選擇合適的藥劑,做到對癥下藥)。
適時用藥(掌握病蟲害發生發展規律進行預防、早防治、考慮氣候條件)。
適量用藥(注意藥的規格、有效含量,根據標準來用藥,即安全又省藥)。
交互用藥(以免病蟲長期用同一種藥產生抗藥性,要常換不同的類型)。
①全年中無嚴重病蟲害發生,即:相同或類似品種在同一時間內受到同一種病蟲害,造成花木大面積光葉或死亡的病蟲害。
②全年中一般病蟲害不超過三次,即:可發現明顯病蟲害癥狀,花木受損面積不大,在一月內即可恢復長勢的病蟲害。
③全年中輕微病蟲害不超過五次,即;有輕微的病害癥狀,但通過噴藥后能在10天內恢復的病蟲害。
④做好防治記錄,噴藥后定期觀察效果,對出現藥害或無效的要歸結原因并采取相應補救措施,同時做好記錄。
十一、主要綠化機具操作使用方法
1、枝剪及高枝鋸用方法:
① 用高枝剪、高枝鋸時,修剪桿與人體至少要成30度夾角,以免枝條掉下傷人;
② 高枝剪修剪的剪口呈45度角傾斜向分枝的外側;
③ 使用高枝鋸鋸枝條時,應先從下向上鋸掉1/5以上,再從上往下鋸,以免枝條斷下撕裂樹皮;
④ 若枝條太大,用高枝剪修剪困難時,不應強行修剪,應用高枝鋸修剪;
⑤ 用完的高枝剪,高鋸應做好刀口清潔衛生后放入倉庫保存好。
2、旋刀式剪草機的使用方法:
① 檢查汽油、機油是否正常,檢查刀盤等機器各部位是否正常,不正常的應處理正常后才能使用,并做好用前記錄;
② 裝好草袋,依照不同機器的使用說明調節機器剪草高度;
③ 冷機啟動先關閉風門,然后將油門加到低檔位,拉動起動繩起動后再打開風門;
④ 加油直到機器運轉正常后合上自走離合開始剪草;
⑤ 剪草結束后,先松開離合,再將油門調至停止檔;
⑥ 待機器刀盤完全停止運轉后,方可清理機身內外草渣,用水將機器沖洗干凈;
⑦ 檢查清潔空氣濾清器及機油;
⑧ 機器使用完畢后入倉保管,并填寫《機器使用登記表》。
3、汽墊剪草機的使用方法:
① 檢查燃料及機器各部分是否正常,做好用前記錄;
② 按比例(機油和汽油之比例為1:20-1:25)配好備用油;
③ 清除剪草區域雜草雜物,將工作區域內的無關人員勸離;
④ 冷起動時先關閉風門,將油門調至低檔拉動拉繩起動器;
⑤ 調好油門開始剪草,注意斜坡剪草時操作人員應站在機器械上方;
⑥ 剪草完畢清理現場草渣;
⑦ 清潔機器后入倉保管,并填好《機器使用登記表》。
4、割灌機的使用操作方法:
① 機器燃油量及刀盤,背帶等各部位是否正常,裝好刀、繩;
② 比例(機油和汽油之比例為1:20-1:25)配好備用燃油;穿好鞋、褲;
③ 除剪草區域雜草雜物,將工作區域5米內的無關人員勸離;
④ 起動時先關閉風門,將油門調至低檔拉動拉繩起動后打開風門;
⑤ 好機頭,左手緊握扶柄,右手握緊扶桿并用拇指將油門逐漸調大;
⑥ 機器轉速正常后,將刀盤稍稍微向左傾斜,由右向左勻速修剪草坪灌木;
⑦ 修剪完畢將油門調至最低點,待刀盤停止運轉后按停止鍵停機;
⑧ 清理草渣及刀盤,并填好《機器使用登記表》。
5、綠籬機的使用操作方法:
① 檢查機器燃油量,按比例(機油和汽油之比例為1:20-1:25)配好備用燃油;
② 將機器先放在地上,冷啟時先關閉風門,將油門調至小檔,用手指泵三下油,左手握緊后把手,右手拉動啟動繩,啟動后打開風門;
③ 右手握緊前把手,左手握緊后把手,用左手拇指調大油門至剪刀運轉正常后開始修剪;
④ 修剪時注意橫平豎直的原則,刀口不能朝自己身體任何部位;
⑤ 修剪完畢先用手拇指將油門調至最低直到剪刀停止運轉后才能將機器放于地上,再按下止動按扭停機;
⑥ 清理檢查好機器后入倉,并填好《機器使用登記表》。
6、機具日常保養:
① 工具用后應清理干凈,整齊擺放在指定位置;
② 各工具轉動部位靈活,金屬工具無生銹現象,生銹處應除銹后上漆;
③ 刀具鋒利,變鈍刀具及時打磨,打磨后上潤滑油;彈簧彈力正常,無殘損、折斷;
④ 油箱密封良好,油路暢通,混合油配比合理;
⑤ 每月檢修一次空氣濾清器、火花石、化油器等部件,保證無故障;
⑥ 機器連續運行90分鐘以上應休息15分鐘,較長時間不用應每周啟動15分鐘;
⑦ 機器鏈條、滾軸等轉動部位每月加一次潤滑油,機油發黑及時更換。
篇3:綠化植物消殺作業指導書
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作業指導書
綠化植物消殺作業指導書
1.目的
為綠化消殺工作提供作業指引,及時消滅植物病蟲害。
2.范圍
適用公司各部門的綠化消殺工作。
3.方法和過程控制
3.1消殺注意事項:
3.1.1對農藥有皮膚過敏者或身體狀況不佳者嚴禁從事消殺工作。
3.1.2在進行消殺工作時要做好消殺工作標識,明確顧客應注意的事項。
3.1.3作業時工作人員要戴好膠手套,口罩,注意風向,噴殺工作應從下風區域開始,先噴高處后噴低處,嚴禁藥水噴到行人。作業后用肥皂水洗擦皮膚裸露處。
3.1.4室外進行消殺作業時應避開陽光強烈的正午,盡量選在晴朗天氣的陰涼無風時候進行,以防中暑或中毒。
3.1.5消殺濃度不宜過高,對施用的藥品應每隔一段期限進行一次更換。否則長期過高濃度或長期施用一種藥品會使病蟲產生抗藥性,不利于消殺工作的有效進行。
3.1.6園林植物消殺時,可能一次不能將病蟲害完全殺死,故應在消殺后及時觀察病蟲害是否得到防治。如沒有,須每周進行一次補殺。同時,考慮所選用的藥品是否合適.
3.1.7 園林植物在同一次消殺時,嚴禁酸性農藥和堿性農藥同時或混合使用。
3.1.8 為防止病蟲產生抗藥性,一種藥品連續使用五次后,應該更換。
3.2 消殺方法
3.2.1 植物葉片發生缺刻、孔洞、網狀等機械損傷時多為螟蟲、毛毛蟲等咀嚼式口器昆蟲危害,采用觸殺劑、胃毒劑(如敵百蟲、敵敵畏、辛硫磷、水胺硫磷)之類的農藥進行防治。危害嚴重時用500-800倍液進行防治,輕度危害時采用800-1000倍液進行防治,預防時采用1000-1500倍液進行噴霧。
3.2.2 植物葉片發生畸形、卷曲、皺縮等損傷時多為蚜蟲、蚧殼蟲等內吸式口器害蟲危害,采用內吸劑藥品(如氧化樂果、樂果、甲胺磷)進行防治。所需濃度同上。
3.2.3 當植物樹干發生孔洞,并有明顯木屑時多為天牛幼蟲等蛀干害蟲危害,可采用棉花頭蘸熏蒸劑(如敵敵畏)堵塞洞口熏蒸進行防治。
3.2.4 植物發生萎蔫(缺水除外),多為地下害蟲危害(如地老虎、蠐螬),可采用200-500倍的敵敵畏、敵百蟲、蚨喃丹液進行澆灌防治,嚴重時必須挖開植物根部進行澆灌處理。
3.2.5 如植物葉片發生黃化(缺肥除外)、萎縮、變色、不正常時多為病態,可采用治療病害的百菌清、多菌靈、甲基托布津等進行噴殺。如采用的消殺只是預防性質則可采用石硫合劑、波爾多液進行噴殺,但一般只在春季和入冬時進行。
3.2.6 有時植物呈現病態時是由于植物本身缺少某種元素或土壤偏酸或偏堿造成,這時須補充微量元素或進行土壤的改變。
3.2.7對蚯蚓的消殺應在陰雨天氣進行:將藥物均勻投撒在土壤表層,再淋少量水,使藥物能充分溶解不滲入土中。
3.3 評估
每次消殺工作結束后,由消殺責任人對本次消殺在《 消殺工作記錄表》做好記錄,并于次日后由監督人員對本次消殺效果予以評估,部門每月須對消殺效果進行總結并記錄在《 消殺工作記錄表》附頁;對于消殺外包的部門每季度須對服務供方進行評估,并記錄在《 服務供方工作評估報告》中。
3.4 消殺藥品的管理
3.4.1 消殺藥品嚴格按照《危險品管理程序》的有關內容予以貯存、保管,嚴格領用。
3.4.2 任何消殺人須于消殺工作完成后清洗消殺工具,及時歸還。消殺責任人須嚴格執行上班領借用工具和物品,下班時及時歸還工具和物品,嚴禁將任何物品及工具置于單車棚、宿舍或其他公共區域。
4.質量記錄表格
**WY7.5.1-H02-04-F1 《 消殺工作記錄表》
**WY8.2.3-H01-01-F2 《 服務供方工作評估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