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稿:依法治稅,構建和諧社會
稅收是國家為了實現其職能,憑借政治權力,按照稅法規定的標準,強制地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無償地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手段。稅收是國家賴以生存的保障,國家沒有稅收作保障,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稅收因為要將一部分社會剩余產品或一部分既得利益從納稅人所有轉變為國家所有,涉及到單位特別是個人的切身利益,所以,這就要求賦予征稅權力的稅務機關必須切實履行稅收政策,公平、公正執法。如果稅務機關執法不公,不僅不能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社會環境,更重要的是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產生不和諧的因素;稅收具有調節經濟的重要職能作用,如果執行政策走調,就不能使稅收調節達到預期的目的,也達不到經濟和諧發展的要求;作為稅務機關是代表國家行使征稅的權力,執法形象、執法素質如何直接影響的是執法效果,如果執法不文明、執法違法,只能加劇社會的不和諧。
和諧社會一定是法治社會。和諧社會需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諧社會需要人人遵紀守法,和諧社會更需要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文明執法、依法執法、公正執法。在現實的稅收環境中,因稅收政策自身因素、“用稅人”、“征稅人”、“納稅人”因素等不和諧的音符侵蝕著稅收的法制環境。其主要表現在:
一、政策制定的不嚴肅性。稅收政策的本身是用來約束廣大的納稅人,但稅收政策制定的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不穩定性的現象時有發生。如:營業稅起征點對越是貧窮地區越是實行低標準,似乎是在交通不便、經濟滯后的邊遠山區的個體工商戶的經營狀況、經營利潤的空間要好于發達地區;個人所得稅的個人“生計費用”的扣除標準上,法律規定了一定的彈性,有的地方在此基礎上又進行了上調,標準執行普遍是經濟發達的地區比貧窮的地區標準要高;對資源稅中的“其他非金屬礦原礦”征收權下放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對稅源基礎薄弱的省份當然不愿放棄合法取得財政收入的機會,連“毛石、沾土”等都要實行“燕過拔毛”政策等等。稅務處罰更為執法機關和執法人員營造了彈性空間。按照行政處罰法的有關規定,什么情況下免于處罰,什么情況下從輕處罰,什么情況下減輕處罰都作了明確的界定,除此以外的稅收違法行為稅務機關應當在規定的比例或額度內進行自由裁量。在執“罰”過程中,對當事人的違法行為處罰與否、罰多罰少本應視其違法情節,卻為當地經濟環境所左右:對經濟寬余的地區一般是實行不罰或少罰政策;對經濟拮據的地方,執法機關也為了其自身的既得利益,處罰是“就高不就低”。如此一松一緊的不公正待遇,必然會形成惡性循環:使得身處劣勢的貧窮地區更加舉步維艱,而身處得天獨厚條件的富蔗地區還要“放水養魚”,必然“筑巢引鳳”,外來投資一邊倒。“自然經濟”的發展,必然會加大“城鄉差距”。
二、政策執行的不公正性。依法征稅是稅務人員的天職,但“征稅”在有的時候難以做到“依法”,其中有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自身的因素,也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干擾。
1、稅務人員“面情”觀點嚴重,法紀觀念淡薄。稅收政策最終是要依靠稅
歡迎到閱讀《依法治稅,構建和諧社會演講稿》
務人員來落實,而人是有感情的動物,是生活在現實社會,而非真空中。所以在執法的過程中很難真正的實現自我“超脫”。在不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領域,是行政執法機關的天下。雖然中國的法制不健全只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在某些人的眼里,法律成了其個人行使權力的工具,“以言代法”、“以權代法”、“知法犯法”。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有的時候演變為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固定性”稅收的背后體現的是一種法律“靈活性”。如:稅務機關內部人員的“私人稅收”、“親戚稅收”實行“近水樓臺先得月”的政策,因為“要合群”、“要兄弟感情”;對有頭臉的政界要員的“沾親帶故”稅收,則看其“臉色”和“管事”的大小行事,因為單位要“生存”、領導要“位子”,不得不“瞻前顧后”、“察言觀色”。剩下的就是“無牽無掛”的納稅人,要么“死纏硬磨”、耍狠施潑,要么實行“感情投入”,要么老老實實的聽話。對這一類的弱勢群體,稅務執法人員總是鐵面無私:嚴格依法行政、應收盡收、應罰盡罰。還有一類明智的納稅人:按規定履行義務、按規定享有權利,不惜代價請“高手”進行稅收籌劃。最終是“老實的、不懂政策的納稅人吃虧”。
2、地方行政干預。稅務機關作為行政執法機關,獨立依法行使稅收執法權,但現有的行政體制,特別是地稅機關,稅務經費收入有求于地方、領導的任免地方有“建議權”,所以執法受地方政府的牽制,極大影響了稅務機關正常的依法行政活動。如:地方政府對納稅人*,尤其是對集體*,總是從穩定大局出發,出面干涉稅收工作。從某種程度上講,慫恿了納稅人的違法行為,納稅人從中“受益”后,形成了遇事找政府的惡性循環,而不去尋求復議或訴訟的正當救濟途徑。又如:為了招商引資,地方政府將稅收作為營造寬松環境的突破口,實行稅收“打包”或違背稅收政策搞減免等等。
3、地區間的稅務執法大相徑廷。特別是在個體、私營企業以及個人的稅收上,由于這一類的納稅人普遍未建賬,收入很難核實,所以在稅款的核定上地區間的懸殊較大,并且其基本的走勢是農村高于縣城,縣城高于城市。甚至于在財政收入形勢好的個別地方,對車輛稅收、私房出租等個體(或個人)稅收幾乎無人問津或收個“毛皮”,形成大量的漏征漏管。如:某縣當地的個體運輸業戶的車輛20%都已不在本地上戶,并且車輛的營運證也不是業戶本人。納稅人為什么要如此作?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當地稅務機關是嚴格依法征收,相對于外地稅負過重;又如納稅人利用稅務機關為了收入任務的心理和管理上的漏洞,對建安等勞務的圓票上,利用地區的政策差別與稅務機關蔸圈子。
4、有關部門對涉稅減免、扣除項目等的認定的隨意性加大了稅收的不公平性。如對下崗、失業優惠證的辦理上,個別勞動部門對在崗的、內退的、已在規定的時間以前經營的、處于領取失業金期間實現就業的等不符合條件的人員也予以辦理《優惠證》,形成了《優惠證》滿天飛。又如雇傭下崗失業人員比例的認證、殘疾證的辦理、工效掛鉤的工資基數的認定等。對這些單位來講,辦證也好,認定也好,反正也不傷害其自身利益,所以借此機會“行善積德”、大開方便之門。由此在稅收政策的執行上使稅務機關處于尷尬境地。
由于稅務執法不公,納稅人在心里上失去平衡。特別是在個體稅收上可以說是絕大部分未作到應收盡收,所以,一種攀比的心理,使納稅人不是首先考法律是如何規定或該繳不該繳的問題,而更多是關注其他人繳或未繳、繳多繳少的問題,產生對稅務機關執法的抵觸情緒,甚至于納稅人發生抗稅等過激行為。
三、偷稅等違法行為的普遍性。在現如今的稅收法制應當是比較完善的一部法律,對納稅人的稅收征管,稅法上都一一作了詳盡而具體的規定,但由于納稅人的法律意識普遍淡薄,尤其是稅收法律意識,稅收違法行為比較普遍。如:納稅人的建帳管理問題,稅收征管法明文規定:所有從事生產、經營的納稅人,都應當建立健全賬務,對確無建賬能力的,由納稅人申請,并且必須經稅務機關“行政許可”,方可建立簡易收支粘貼簿,否則,稅務機關就可依法予以罰款。但目前個體、私營業戶既不建賬又不申請的違法現象比比皆是;又比如個體運輸以及私房出租的納稅人不按規定登記、不按規定申報、不按規定繳納的現象在各地幾乎是一個共性問題。以及納稅人銀行開戶報告制度存在的問題等等。稅務機關對企業單位的納稅檢查幾乎是屢查屢有,個體工商戶更是不言而喻。不能想象在一個偷逃稅盛行、征納雙方矛盾尖銳的社會,會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更不能想象在一個不以偷稅為恥反以為榮的社會文化中,會綻放出和諧的花朵。
篇2:我驕傲,我是物業人演講稿
我驕傲,我是物業人演講稿
一
男:你問我,什么是物業
我說,有建筑物的地方就有物業
女:你問我,物業人在哪里
我答,在有人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就有物業人
男:昨天,有多少人聽說過"物業"
今天,有多少人離不開物業
女:過去,我不愿暴露物業人的身份
因為,我是伺候人的打工者
現在,我挺直腰桿說話
因為,我是受業主尊重和歡迎的勞動者
二
男:我是物業人
女:我是物業人
男:我愿是老人的扶梯
我愿是盲人的拐杖
女:我愿是辦公室的吸塵器
我愿是廚房里的清潔球
男:我愿是一部疏通機
讓你的煩惱汩汩流淌
女:我愿是一臺剪草機
把城市的容妝輕輕梳理
男:我澆灌花甫苗木
也澆鑄執著的追求
女:我洗刷污垢塵埃
也洗滌永不泯滅的信念
三
男:我是物業人
女:我是物業人
男:我辛勞,為的是你臉上綻放燦爛的笑容
女:我委屈,卻不露一絲哀怨的表情
男:我沒有見過大海
卻有寬廣博大的胸襟
女:我沒有登過泰山
卻總是第一個看見日出
男:我是喧鬧瀑布下寂寞的峭壁
我是浩瀚沙漠中孤獨的胡楊
女:我是黃河上飄浮的羊皮筏子
我是濱河路上轉動的水車
男:我守望平安、幸福
女:我譜寫青春、和諧
四
男:我是云
為你遮擋烈日緩緩移動
女:我是雨
讓干渴的你欣喜若狂
男:我是冬日的暖陽
讓你感受無比的溫暖
女:我是夏日的微風
為你送上愜意的涼爽
男:我是物業人
女:我是物業人
男:"想業主之所想,急業主之所急"。
女:"讓業主節約每一分,讓業主滿意多一分"
男:"運用辛勤汗水,創造美好家園"。
女:"服務業主,回報社會"。
合:我自豪,我是物業人
我驕傲,我是物業人
篇3:關于感恩父母演講稿800字三
【關于感恩父母演講稿800字(三)】
各位同學、老師,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感恩父母》。
流年似海,當曾經的過往被遺忘,當曾經的允諾被風化,當生命飽經滄桑,母親依然是迷人的夢境,父親依然是沉默的汪洋。無論你身在何地,心在何方,有兩個人始終占據著你心底最柔軟的地方。他們愿意用生命去愛你,這種愛允許你肆意索取與享用,卻不需任何回報。他們就是我們至親至愛的父母啊!流年似水,親情的味道,源遠流長。星落凡塵,斑白了雙鬢;碧水蕩漾,蹉跎了青春。從嬰兒的“呱呱”墜地到哺育我們長大成人,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最博大最無私的,吮著母親的乳汁離開襁褓;牽著父親的手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在滿滿的幸福中酣然入睡,在無微不至的關懷中茁壯成長。父母為我們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寄托了多少個日日夜夜,才使我們在這個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里,體會著人生的冷暖,享受著生活的快樂。父母的愛如冰清,如玉潔,深沉如海,恩重如山。對這種比天高,比地厚的恩情,我們又能體會到多少呢?當我們不再牽著父母的雙手時,是否知道他們的雙手已長滿老繭?當我們不再依偎在父母懷里時,是否知道他們的面龐已滿是皺紋?這些都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啊!有了這,才有了我們這似火的青春啊!
流水穿石,穿不透母親的雨衣,愚公移山,移不走父愛的高峰,繁花落幕,愛的痕跡依稀可見。當我們用很輕松的口吻說頂撞他們的規勸時,當我們很浪漫的與朋友閑逛時,當我們用很不屑的態度逃課上網時,當我們用很“瀟灑”的姿態對待生活時,當我們大把大把地花錢卻一點也不在乎時,當我們上課卻神游太虛幻境時,當我們互相攀比與父母賭氣時,當我們心情不好對父母發泄時,我們的父母那,總是默默地忍受,總是以很富裕的方式給我們掏錢,總是以很輕松的口氣對我們說他們上班不累,總是以很奢侈的方式讓我們吃頓餃子,總是以很習慣的口氣說他們穿慣了那些舊衣裳,總是用大部分的收入為我們沖卡,滿不在乎地說,“孩子,別餓著,吃好了才有精力學習。”總是很傾心地說,“有你這樣的孩子,我們知足”。可這些徹骨的愛,我們可曾明白,可曾理解?
這時,我想到了感恩,鮮花感恩雨露,因為雨露滋潤他成長;蒼鷹感恩長空,因為長空讓他飛翔;高山感恩大地,因為大地讓他高聳。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世界,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親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羔羊跪乳,烏鴉反哺,中華兒女孝父母。古往今來,感恩父母的故事數不勝數,古有子路養親遠負米,陸績念母懷丹橘??又有陳毅探母,*事母至孝,今有田世國為母捐腎臟,鄒尊喜背父上大學??這一個個故事讓我們感動,更讓我們慚愧。
有人說,忘記感恩是人的天性。當我們偶然來到這個世界上,什么都還沒來得及做的時候,我們就已經開始享受前人帶給我們物質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這就提醒著我們每一個人,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一代偉人***古稀之年說:“我是中華人民的兒子,我深深的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詩人艾青他的詩中寫到:“為什么我的眼中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他們對祖國對家鄉都心懷感恩,而對于生我們育我們的父母,我們是不是更應該心懷感恩之心呢?
現在的人們總是對國家有著這樣那樣的抱負,但是卻很少對父母盡孝,對父母之孝是對國家之忠的根本,沒有實現對父母的孝道就很難完成自己的理想抱負。我們也會有為人父母的一天,我們不希望自己孤度終老,那么從現在起,關心自己的父母,盡可能的為他們多做些事,為下一代做好榜樣。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