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度上學期數學科組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深入領會學校“凝心聚力 追求高品位的質量”的指導思想,貫徹學校提出的“重人文,強隊伍,提質量,創特色,拓空間,促發展”的十八字工作方針。緊緊圍繞固本強基,牢固樹立提高教學質量意識;明確“抓三年,三年抓”的管理思路;實施制度化、規范化管理。起步特色課程建設,增強數學科組凝聚力,爭取備課組、青年教師的共同進步,在教師隊伍求突破。
二.工作目標
貫徹學校提出的 “文化深厚,質量一流,特色鮮明,國內外知名”的工作目標,努力構建學校高品位的數學教學質量,配合其他學科一起爭取高三畢業班完成 “11591”任務,初三完成“四個力爭----700分以上120人,升本校120人,總平均分區同類學校第一名,獲區評估一等獎”任務,強化非畢業班的教學質量的指導、管理和監控,確保在每一個階段都處在區龍頭位置。
本學期將進行“廣州市數學優秀科組”的評選,數學科組將會努力爭取實現優秀科組的目標。科組每學期有固定的教學研討,通過數學科組成員的論文匯編《數學教研通訊》引領科組老師積極思考教學教研相關問題,爭取邀請專家來校講學,引入更多的教育理念。 鼓勵老師獨立命題、上公開課和撰寫論文,創造一種學習型的教師團隊的氛圍,要求每位老師積極參加市區組織的教研活動,并爭取上區市公開課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三.工作要點:
(一)常規教學活動的落實----抓常規、重基礎、講規范
千方百計提高課堂質量:課堂教學要強調分層,面向全體,注重“三基”(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習慣)突出學生主體,追求高效智慧課堂。
1.認真落實教學常規“七認真”制度(“備課、上課、作業布置、作業批改、輔導、考核、反思”),促進教師形成嚴謹、認真、細致的教風。控制作業量;不但要讓學生學好,還要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發展”。
2.構建智慧課堂,追求有品位的質量
數學課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潛能,從生命深處喚起學生沉睡的自我意識,促進學生價值觀、生命感、創造力的覺醒。使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將文字表達或語言表達的內容轉化成鮮活的形象。對數學問題解決原則上是做透想透,通過問題的魅力產生學習數學的動機,探索出新的結論。
3.感受數學問題的魅力
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注意創設情境,在學生已知的背景上引出新內容,這些內容,既為學生所了解又不甚了解,從而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愛因斯坦說過:靈感不是在邏輯思考的延長線上產生,而是在破除邏輯或常識的地方才有靈感。培優的主要任務是學生有自主激活自己的潛意識的能力。
4.注意“積累”與“喚醒”的平衡,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
在新知識的教學準備中一是引起學生的學習意向,二是指明學生所要達到的目標和所學內容,三是采取易于學生理解的方式。這樣通過思維把這些知識點進行聯結,進而形成知識網絡形成優秀的數學認知結構。
(二)穩步推進數學科組的教學教研活動向高水平方向發展。
1. 構建優質高效的教師隊伍——傳遞正能量
上學期數學科組成員的教學論文已經匯編成冊,成為科組成員互相學習共同進步平臺,為了科組和備組的教研活動向高水平方向發展,本學期仍然要求科組成員提交論文作為教研資料,內容可以是“教研心得”“反思總結”“論教談學”“解題研究”等。
2.加強對畢業年級的指導和管理——精、準、細 畢業班要精選學習內容,首先是要確保內容的針對性,也就是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要突出重點。所謂的重點有兩個:一個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一個是本校生源得分的重點。要精選內容,確保內容的有效性,也就是要確保選出的內容能更好地為學生在高考和中考獲得高分服務。調動畢業班學生自我激勵,激發成就動機。鼓勵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提高自信心,并能承受失敗的挫折。高分段學生選取遵循““好心態、硬實力、自主性”共性.對目標學生進行全面的跟蹤,力爭將分層教育落實到人。
3.逐步深化特色課程建設
在“培道”特色課程目標的引領下數學科制定了特色課程實施方案和課時計劃,科組加強特色課程管理,指導各年級組、備課組制定實施計劃。
完成特色課程的評價過程。廣泛收集成果,每學期召開一次特色課程研討會,展示優秀教師的成功經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解決存在的問題,及時總結特色課程的實施情況。
(三)聽課交流的相關安排
本學期聽課方面重點以年級備課組聽課為主,各備課組在明確本年級目標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對于不同層次班級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集體聽課和互相聽課相結合,爭取最有針對性的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鼓勵教師多參與市級、區級、校級公開課,并且上課教師要認真填寫《公開課反饋表》特別是磨課的情況有所記錄有利于上課和聽課老師的提升。
科組長每學期應聽本學科課不少于15節;備長不少于12節。備課組成員之間相互聽課不少于10節。指導教師聽徒弟的課不少于10節,徒弟聽指導教師的課不少于每周1節。其中第10周、期末由教導處檢查聽課記錄。
(四)加強備課組的建設
1.備課組建設要注重教學過程的落實
落實學校“抓早、抓緊、抓嚴、抓細、抓實”的思想。團結互助,幫扶薄弱班級。在備長引領下加強備課組內的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集體備課,要求備到每一節的課程標準、教學目標、教學要求、重難點的有效突破方法、策略;精講的例題、習題和問題反饋與及時的補救措施。
2.做好分層教學工作
各年級、備課組、科任老師要承包培優輔差對象,分別制訂好培優輔差計劃。要加強對優生和學習困難生的輔導。培養各年級數學學科尖子,重視學科競賽,鼓勵備課組開展適合學科特點的活動與競賽。
3.各年級數學備課組的計劃精心安排各有特色
例如:高三:備考思路:我們的復習準備大致按照三輪:第一輪主要是構建知識框架體系。第二輪主要是以復習專題訓練為主線,重點打擊。這輪復習是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第三輪主要是以查漏補缺和綜合訓練為主。
初三: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1.立足課標和教材,確定授課的方向:2.充分挖掘師生資源,優化資料,精選資料3.提高測試命題質量:做好試卷分析,考試質量分析4.關注全 2
體,分層要求,抓差生,促中生,保優生 :
初二:通過活動提升數學學習積極性:1.期中和期末分兩次,票選我心目中的數學學習“七中好學霸”。 每班2人,作為每個班的學習榜樣并在年級大肆表揚,建議并希望級組能利用級會每次安排學生4人做演講,內容是“愛上數學是件酷畢的事”。2.培優活動:推薦學生自愿購買《數學培優競賽新方法》,每章節結束后作為優秀生的培優作業,任課老師根據內容選擇利用課下時間答疑指導或是課堂上統一培優解答。(5-8班)3.打破中等生的心理定位,改變配角意識,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多給這些孩子表現機會,多讓這些孩子走在身邊,樹他們中的典型,
(五)加強對青年教師“傳幫帶”培養
1.積極參與各項比賽提升教學水平
鼓勵教師積極參加廣州市十佳教師的評選活動,初中教師認真參加市區的講題大賽和說課比賽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數學競賽,鍛煉自己的教學基本功,形成個人特色。
2.提升教研水平 鼓勵支持教師撰寫發表論文,申報各級教研課題,利用好外校的開放日,學會及時反思,提升數學教師個人的教研水平。
3.抓好教學基本功,提高教師業務水平,優化課堂教學。充分利用備課組活動和一幫一活動促進青年教師的快速成長,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和教學成績。
(六)本學期各項活動安排
1.本學年開展第五屆(20**年—20**年)“廣州市中學數學優秀科組”的評選,本學期各區初選,下學期完成市級評選。
2.廣州市教育局教研室組織了“廣州市中學數學教研教師專業發展培訓”,本學期開始用兩年的時間進行培訓,我校推選了老師參加這項活動,期待馮老師帶動科組其他青年教師向數學精英教師方向發展。
3.本學期開展第五屆(20**年—20**年)“廣州市中學十佳青年教師”的評選,我校年輕教師等青年教師將參加此項活動
4.本學期12月將組織開展廣州市“卡西歐”杯初中數學教師講題比賽決賽。我校老師已經進行了預賽,期待她們的好成績。
5.本學年下學期將召開“廣州市中學數學教學研究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本學期將向全市中學數學教師征集年會論文,論文的主題是“有效的數學課堂教學”,也可以根據“基于不同課型的高中數學骨干教師典型課例研究”的要求撰寫教學案例。本學期征集的論文20**年1月15日前送交市教研室。
6.本學期進行全市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培訓》,針對全市初一初二的數學青年骨干教師培訓,內容包括新人教版7上、8上案例研討、教材解析和教學實施建議。
7.本學期組織開展“玩轉數學——廣州市初中生數學創新作品評比”活動。計劃從20**年開始每年的11月在初二學生中進行“初中生數學創新大賽”,20**年10月20日前每區推選兩個項目到市,11月—12月進行全市評選。
附:本學期主要工作安排(如有變動,以本周通知為準)
篇2:嶺南分校六年級5班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嶺南分校六年級5班第二學期數學教學計劃
一、學生情況分析
六5班共有60人,大部分學生的聽課習慣已基本養成,同學們的思想要求比較上進,大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端正,學習能力強,學習有方法,學習興趣濃厚;但還有一小部分學生表現為學習目的不太明確,學習態度也不夠端正,作業有時拖拉甚至不做。從上學期的學習表現看,學生的計算的方法與質量有待進一步訓練與提高。優等生與后進生的差距明顯。故在新學期里,我們在此方面要還要繼續下苦功,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內容分為“圓柱和圓錐”、“正比例和反比例”和“總復習”三部分。“總復習”包括4個單元。
(一)圓柱和圓錐:包括“面的旋轉”“圓柱的表面積”“圓柱的體積”“圓錐的體積”4個課題。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包括“變化的量”“正比例”“畫一畫”“反比例”“觀察與探究”“圖形的放縮”“比例尺”7個課題。
(三)總復習:包括“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解決問題的策略”。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使學生認識圓柱和圓錐,掌握它們的特征,認識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認識圓錐的底面和高,會求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掌握圓柱圓錐的體積計算方法。
2、使學生理解、掌握正比例、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反比例。學會使用數對確定點的位置,懂得將圖形按一定比例進行放大和縮小。理解比例尺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平面圖的比例尺。提高學生利用已有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周密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
3、通過對生活中與體育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學會綜合運用包括算式與方程在內的相關知識和技能解決問題,發展抽象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4、通過對生活中相關問題的解決,使學生擴展數學視野,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5、使學生比較系統地牢固地掌握有關整數和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簡易方程、比和比例等基礎知識;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能力,會使用學過的簡便算法,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會解簡易方程;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6、使學生鞏固已獲得的一些計量單位大小的表象,進一步明確各種計量單位的應用范圍,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單位間的進率,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名數的簡單換算。
7、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幾何形體的特征,進一步掌握一些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和相互之間的聯系,能夠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鞏固所學的簡單畫圖、測量等技能,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8、使學生掌握所學的統計初步知識,能夠看懂和繪制簡單的統計圖表,能對統計數據作簡單的分析,并且能夠計算求平均數問題。
9、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所學的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夠比較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獨立地解答所學的應用題和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教學措施:
1、加強計算訓練,進一步培養合理、靈活地進行計算的能力;加強口算練習,學會解答比較簡單的整數、分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逐步提高學生四則計算的能力。
2、在教學中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培養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判斷、推理能力,以及遷移類推的能力;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3、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培養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掌握一些常見的數量關系和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4、改變觀念,增強學生實踐機會,使學生獲得正確的圖形表象,正確計算一些幾何形體的周長、面積和體積,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次日期教學內容
12.17-2.21(一)圓柱和圓錐
22.24-2.28(一)圓柱和圓錐
33.3-3.7(一)圓柱和圓錐
43.10-3.14(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53.17-3.21(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63.24-3.28(二)正比例和反比例
總復習
73.31-4.4數與代數
84.7-4.11數與代數
94.14-4.18數與代數
104.21-4.25數與代數
11 4.28-5.2數與代數
12 5.5-5.9空間與圖形
13 5.12-5.16空間與圖形
14 5.19-5.23統計與概率
解決問題的策略
155.26-5.30期末復習
166.2-6.6期末復習
17 6.9-6.113期末復習
18 6.16-6.20期末復習
19 6.23-6.27 質量檢測
篇3:秋季X小學602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20**年秋季**小學602班數學教學工作計劃
執教**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72人。學生課堂組織紀律性強,學習態度端正。但學生整體水平不是很好。學困生較多,這一部分學生基本功不扎實,后續學習將更加困難。全班的基本功訓練仍需加強。學生對解決問題這一塊,需要加強思維能力訓練,再有理解能力與分析能力的培養。
二、工作措施
1、全班分為18個數學學習小組。一方面培養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督促少數學習不認真、基礎差的學生參與學習,也可協助并減輕我的負擔,以便用于更好的提高本班的教學質量。
2、通過1——3周的觀察,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組安排訓練,使學困生有事做,中等生有促進,成績優異的學生能拔高。
3、開展“計算王”的數學基本功競賽,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
4、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生多交流,疏通學生思想問題,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方式。
三、工作具體安排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