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小結---建黨90周年
1.
南昌紅色旅游資源介紹
1、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
前夕,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館內詳盡的文圖介紹,把我們每個參觀者都帶進了那軍號嘹亮、戰火紛飛的年代。
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是南昌市的精神坐標,座落在南昌市區中心人民廣場南端。1977年為紀念南昌起義50周年而破土興建,1979年1月8日落成。
紀念塔廣場上,有水幕電影和八一音樂噴泉,
在金水橋兩旁河床鋪排各種造型的噴頭,高低起伏的噴泉與《中華人民解放軍進行曲》、《黃河頌》、《咱們工人有力量》、《咱當兵的人》、《為了誰》、《走進新時代》等著名歌曲組合成水舞歌飛、色彩斑斕的視聽景觀。是部隊官兵、群眾、學生涌緬懷革命先烈,追溯八一南昌起義那永恒的歷史標志性、紀念性、文化性為一體的場所。
故事背景
八一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為反擊國民黨當權派屠殺共產黨人和工農群眾,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在江西省城南昌發動的武裝起義。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后在南京和武漢發動“清共”后,*中央臨時政治局決定利用共產黨掌握和影響下的國民革命軍在南昌舉行起義,并指派周恩來為起義領導機關前敵委員會書記。預定參加起義的部隊有: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的二十軍、十一軍二十四師和十師一部、四軍二十五師兩個團,第五方面軍的三軍軍官教育團一部和南昌市警察武裝,共兩萬余人。起義原定7月30日夜發動,后因張國燾的阻撓而延期。
8月1日凌晨2時,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指揮各路起義軍向駐守南昌的國民黨軍隊發動進攻,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激戰,占領了全城。當天上午,在南昌舉行了國民黨中央委員、各省區特別市和海外各黨部代表聯席會議,通過了《中央委員宣言》,成立了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同時對起義部隊進行了整編,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以賀龍兼代總指揮。旋因敵以重兵進攻南昌,*前委決議依中央原定方針轉兵廣東,相機奪取廣州,再次北伐。
起義軍自8月3日起先后撤離南昌,經江西瑞金、會昌,轉進福建長汀、上杭,于9月下旬到達廣東潮州、汕頭地區。隨即被優勢敵軍擊散,一部分退至海陸豐地區,加入了東江地區農民的武裝斗爭;另一部分在朱德、陳毅率領下轉戰至湘南,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4月下旬到達井岡山地區,與*率領的部隊會師,合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
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當權派的第一槍,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開始,保存下來的起義部隊成為工農紅軍的骨干之一。1933年7月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自是年起,每年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華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2、
賀龍指揮部舊址
參加1927年*領導的八一南昌起義有兩支主力部隊,其中兵力最多的是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賀龍指揮部舊址位于南昌市子固路中段,原為中華圣公會的宏道堂及其主辦的宏道中學校址,建于1916年。主建筑臨街,是一幢有飛檐和鐘鼓亭閣的三層樓房,內設傳道和做禮拜等宗教活動場所,以及學校的課堂和教師辦公室。主樓后面一幢三層西式小樓是牧師兼校長劉屏庚的住宅。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正值暑假,起義軍代總指揮、第二十軍軍長賀龍,革命委員會軍事參謀團參謀長劉伯承,第二十軍政治部主任兼第三師師長周逸群以及其他一些起義領導人都住在西式小樓里。軍部的各個機構分別設在主樓教室和禮堂內。
賀龍(1896—1969),湖南桑植縣人。1926年,率部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北伐戰爭,進軍湖南常德,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五師。次年在河南逍遙鎮戰役中,立下卓越戰功,部隊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賀龍是當時著名的左派將領,長期堅定地追隨中國共產黨,反對國民黨右派。1927年7月28日,中國共產黨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到宏道堂會見賀龍,將*關于舉行武裝起義的決定鄭重地告訴他并征求他的意見。賀龍當即明確表示:“完全聽共產黨的話,黨要我怎樣干,就怎樣干。”起義戰斗打響后,賀龍、劉伯承和周逸群,冒著呼嘯的子彈,直接指揮攻打相距不到二百米遠的設在藩臺衙門(現江西省歌舞團、話劇團、京劇團)內的敵軍總指揮部。沿街三樓的窗臺及其周圍,至今還保留著當年鏖戰的彈痕。
為了紀念賀龍及由他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在八一南昌起義中的不朽功績。南昌市人民政府對整個賀龍指揮部舊址進行了多次修繕,使之基本上保持了原貌。現在復原陳列了賀龍的辦公室兼臥室,軍指揮部會議室、會客室、軍部辦公室,劉伯承辦公室兼臥室以及指揮戰斗的水泥臺階,陳設了大批珍貴的原物。此外,還在軍部辦公室陳列了一組紀念賀龍偉大生平的照片。1982年,賀龍指揮部舊址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葉挺指揮部舊址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葉挺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司令部設在東湖東側的心遠中學。學校內有一棟坐南朝北、磚瓦結構的兩層工字樓,起義時是師部指揮處。樓上設辦公室、會議室和電話總機房,樓下住警衛隊。
葉挺(1896—1946),廣東惠陽縣人,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擔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處長,不久被任命為獨立團團長。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獨立團在北伐戰爭中戰功赫赫,威名遠揚,被譽為“鐵軍”。1927年7月中旬,葉挺率領“鐵軍”以東征討蔣的名義,從武漢開赴九江。在汪精衛的*面目暴露后,又依照*中央臨時政治局的指示,開赴南昌,準備起義。葉挺部于1927年7月27日到達南昌,7月30日下午葉挺在工字樓召開了營長以上及師直機關軍官會議,傳達*關于起義的決定,部署戰斗任務。戰斗打響后,二十四師奮勇進攻,全殲駐守天主堂、老貢院、新老營房的敵衛戍司令部三個團的敵軍。起義勝利后,葉挺任起義軍代前敵總指揮兼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軍長。
新中國成立以后,人民政府對工字樓多次加以修繕,保持了原貌,并于1977年8月起正式對外開放,樓中復原陳列了會議室,并展出一組革命文物和圖片。1982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4、方志敏烈士墓
在南昌市郊梅嶺東麓山谷。1965年為紀念方志敏犧牲三十周年而修建。墓前有臺階十二層,一百七十余級。墓碑為大理石,正中鐫刻*題書“方志敏烈士之墓”七個大字,下面刻有《方志敏簡歷》。墓呈長方形,由漢白玉砌成。墓前有陳列室,陳列了方志敏生平事跡。
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向國民黨*派打響了武裝奪取政權的第一槍。
當時的起義部隊,總共只有2萬余人。但就是這樣的星星之火,很快形成了燎原之勢。在黨的領導下,我軍與全國億萬人民一道,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奪取了全國解放事業的偉大勝利。如今,我軍已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軍隊。
我軍走過的80年光輝歷程,昭示出極其豐富的經驗和真理。就筆者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的感悟而言,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對于保證我軍從一個勝利走向又一個勝利,具有極其關鍵的意義。
實事求是,科學決策。建軍之初,我們黨根據當時的國情和局勢,作出了兩條最為求實而科學的決策。第一條是“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第二條是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為我們黨和軍隊確立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方針,開辟了在農村和山區建立革命根據地的全新局面,由此實現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戰爭興起的歷史性轉折。這說明,只有從實際出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道路。
始終堅持為民的宗旨。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是革命的隊伍,是完全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建軍80年來,我們這個隊伍在戰爭年代流血犧牲,為的是人民利益;在建設年代吃苦耐勞,為的也是人民的利益。正因為始終堅持著這一宗旨,所以我們的軍隊始終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始終能夠無往而不勝。
緊密團結。我們都知道“朱德扁擔”的故事。那是1928年,部隊剛到井岡山不久,吃糧都得冒著敵人的清剿危險到山下去籌集和往山上挑。身為軍長的朱德總是拿著刻有“朱德記”三字的扁擔,和戰士們一起行動。“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合力,粉碎敵人清剿。”這樣的情形,正是我軍官兵緊密團結的一個縮影。團結出戰斗力,團結出凝聚力。干群、軍民、軍政緊密團結,是我們不斷取得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一大法寶。
嚴明的紀律。新生的紅軍深知,老百姓最痛恨那些燒殺搶掠的*軍隊。為使紅軍取信于民和勇往直前,初建的我軍很快提出了“行動聽指揮”等三大紀律,進而不斷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鐵的紀律,一直保證著我軍的步調一致,保證著我軍的堅強戰斗力,使我軍成了舉世聞名、牢不可破的鋼鐵長城。
2.
南昌紅色旅游資源發展現狀
資源未被有效開發
南昌紅色景點處境堪憂
五·一”黃金周即將來臨,外地來贛紅色旅游專列也先后啟動。英雄城南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在這座具有優秀革命傳統的歷史文化名城,散布著諸如新四軍軍部舊址、朱德故居、賀龍指揮部舊址等眾多紅色旅游景點。然而,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南昌紅色旅游景點資源未被有效開發,面臨著游客稀少、門票收入過低等困擾,處境堪憂,亟待引起市民和有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關注。
新四軍軍部舊址:大巴車開不進來
采訪前,我就聽鄰居奶奶說,新四軍軍部舊址具體位置很難找。4月26日上午,記者根據大致方位一路打聽,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好不容易才在一偏僻小巷內找到了該紅色景點的大門。記者看到,新四軍軍部舊址內有兩棟磚木結構樓房和一棟平房,屬中西合璧的古建筑。
得知本人的來意后,該館一位姓顏的副館長熱情地接待了我。他笑言,不要說是外地游客,就是南昌本地人都很難找到舊址的大門。從新四軍軍部舊址周邊的環境來看,沒有一條直通南昌主要干道的馬路,給人的感覺就好像是“養在深閨人不知”,周圍全部是逼仄的老房子。
顏副館長告訴記者,新四軍軍部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成立,舊址于1988年1月5日改擴建后,正式以一個紅色旅游景點的定位對外接受游客參觀。目前的門票價格為8元,由于交通非常不便利,大巴車開不進來,接待的游客除了零星散客外,平時很少有外地旅行社組織游客前來參觀。
朱德舊居:一上午只賣了4元錢票.
記者隨后又來到位于花園角2號的朱德舊居。這是一所磚木結構的兩層樓房,坐西朝東,雕花飛檐懸于門楣,兩扇大門,內有天井,是典型的江南民居。
談起這座舊居的歷史,工作人員有些激動。她告訴記者,1926年12月,朱德受黨中央指示來到南昌,包租了花園角2號,利用國共合作的形勢,創辦了軍官教育團,并擔任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總參議兼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和南昌警備司令、公安局長。在此居住期間,朱德為發展和保護革命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外,周恩來、郭沫若等人都曾在此居住,并開展過革命工作。現舊居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省級重點風景名勝點。
當記者問起該館的現狀時,工作人員不禁連聲嘆氣,表示舊居平時的工作人員有五、六人,大家輪流值班。雖然節假日也對外正式開放,但前來參觀的人依舊非常稀少。這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就拿3月27日來說,每張門票的價格為2元,從早上開館到中午下班只賣出去了2張門票,總共才4元錢。
這位工作人員還表示,朱德舊居除了少量前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中小學生和部隊官兵外,幾乎從沒有接待過外地旅行團。
賀龍指揮部:門票不夠水電費
賀龍指揮部舊址位于子固路中段,是當初開國元勛賀龍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軍指揮部。
采訪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1959年1月,闊別32年的賀龍元帥回到這里,回憶起義的有關史實,并在當年指揮戰斗的臺階上留影。經過多次修繕,賀龍指揮部舊址基本上保持了原貌,1982年經國務院批準,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工作人員介紹,該館雖然有過輝煌的歷史,而今前來參觀的人數卻越來越少。有時候整天也賣不出幾張門票,偶爾能接待組團參觀的旅行社。因該館還是南昌市民俗博物館,即便有游客來參觀,也是沖著這里的民俗文化來的。采訪中,工作人員多次開玩笑的說,要不是靠政府財政撥款,每天的門票收入還不夠該館的水電費,更不要談日常的維修費和員工工資。
文化局:景點資源未被開發
南昌市市文化局相關負責人透露,紅色旅游景點處于“保護”而不是“開發”的狀態。
他說,各景點幾乎都是在各自為戰,全市沒有專設的革命舊址資源統一開發和協調管理機構。這給革命舊址的保護及資源利用帶來了一定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也是造成目前景點陷入游客稀少、門票收入過低困境的主要原因。
旅游局:周邊環境成發展瓶頸
談起紅色景點旅游資源的現狀,南昌市旅游局也有一肚子意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表示,他們之前也想過整合和開發資源。但這一工作涉及到多個部門,而且協調非常困難。
據他介紹,地處鬧市區的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南面為低矮舊民房、小商店;賀龍指揮部舊址院內操場一半被省糧食局宿舍住戶占用;朱德舊址西面為舊民房,曾經還被白蟻侵蝕;新四軍軍部舊址周邊被高層住宅包圍,車輛進出困難。
這些革命舊址不僅存在火險隱患,缺少風景,而且沒有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周邊環境不好是制約景點開發的主要瓶頸。
旅行社:建議舊址園林化
南昌鐵路國際旅行社市場部經理周炯表示,外地旅行社及客商曾表示想與本地旅行社合作開發紅色景點游。但考察后發現,除了“八一”起義指揮紀念館符合游客參觀條件外,賀龍指揮部舊址、葉挺指揮部舊址、朱德舊居等紅色景點存在不同程度老化現象,與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稱不相符,與園林化的上海
“一大”舊址標準差距更大。
他建議,職能部門加大規劃力度,撥給專項經費,結合花園城市建設,維修舊址建筑,整治周邊環境,建成以舊址為依托的文化休閑綠地。
專家:建議實行套票制度
南昌市史志辦姜愛蘭、晏芳等專家曾就紅色旅游做過專門的調研,他們認為,保護和發展南昌革命舊址是一個復雜的社會工程,它需要領導重視作用下的國家保護,規劃基礎上的整體保護,全民范圍內的社會保護。
專家們建議,如果能將現有資源進行整合,把南昌革命舊址串聯起來,推行“聯票制”,開展紅色之旅一日游,并考慮聯票價格下調,可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這樣既然讓游客既能體驗八一起義“血與火”的洗禮,又能感受***崇高精神的風范魅力,達到接受軍史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新四軍軍部舊址
在南昌市友竹花園7號和8號。友竹花園所在地原名高升巷。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張勛公館曾設此處。1938年7月,新四軍軍部設在這里。房屋建于1923年,占地面積二千二百九十五平方米,坐南朝北。舊址現有中西合璧三棟樓房,四周圍繞著青磚院墻。院內原有亭閣已毀,但仍留有四棵高大的玉蘭樹。新四軍軍部設在一棟兩層磚瓦樓房里,樓房四周有邊廊,四角有六角亭。底層東北側三間房間,自東向西,分別為軍部及會客室、會議室。二樓東南側三間為軍長葉挺的辦公室、會客室和臥室。西南側一間為*東南局書記、副軍長項英的辦公室、會客室和臥室。東南側朝西的一間為*東南局副書記、江西省委代書記曾山的臥室。東北側兩間為新四軍駐贛辦事處主任黃道的會客室和臥室。西北側朝西的一間為*東南局青年部長陳丕顯的臥室。此外,在樓房的北側有平房一棟,自東向西,分別為軍部傳達室、警衛室和俱樂部。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時,張勛公館被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王鈞居住。起義軍曾在此與王鈞的警衛部隊展開激戰。1985年1月6日新四軍軍部成立五十周年時,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成立并對外開放。1987年公布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課程與教學
李強
20**/7
篇2:建黨周年學生演講稿范文精選7
建黨90周年學生演講稿范文精選7
梁啟超先生說得好:"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從偉大的"五四"愛國運動起,青年就站在愛國的前沿,憑著一股力量,學生們首先站了起來;憑著一股力量,他們勇敢地**不怕軍警的鎮壓和逮捕。這股力量,是從筋骨里迸出來;血液里激出來;性靈里跳出來;生命里震蕩出來的真純而可貴的愛國思想。這股力量是多么偉大啊!在它的面前,人的愛生之念,畏苦之情,算得了什么呢?
我們作為跨世紀的中學生,該怎樣去宏揚五四精神呢?同學們,你們說"天下興亡"的下一句是什么?我想你會回答是"匹夫有責",--不,我的回答是"我的責任"。"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于大家無責,所以我要改成"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唯有這個思想,我們××中學才有希望。如果教室很臟,假如一個同學站起來說:"老師,對不起,這是我的責任"然后馬上去打掃。燈管壞了,哪個看見了,自己就會掏錢去買一個安上,窗戶玻璃壞了,同學馬上買一塊換上它--也許有些人會說這叫吃虧,我告訴你,吃虧就是占便宜,這種思想要牢牢記在心里。校園不干凈,就應該是大家的責任。你想,這么大的一個校園,你不破壞,我不破壞,它會臟嗎?臟了之后,人人都去弄干凈,它會臟嗎?別說:"我是來讀書的,不是掃地的。"--這是什么觀念?你讀書干什么?讀書不是為國家服務嗎?眼前的務你都不服,你還能為未來服務?當前的責任你都不負,未來的責任你能負嗎?水龍頭漏水,你不能堵住嗎?有人會說:"那不是我的事,那是總務處的事。"這是錯誤的。一般人最壞的毛病是這樣:打開水龍頭后,發現沒水,又去開第二個,第二個也沒有,又去開第三個--這樣的同學,連舉一反三都不懂,第一個沒水,第二個會有嗎?你就沒想到水會來嗎?人無遠慮怎么能行?作為一個學生,都要想到后果,后果看得越遠的人,越是一個成功的人。一個只管眼前,不顧將來的人,不是一個好學生,不是一個有用的人。水管不關,來了水后讓它嘩嘩嘩滿池子去流,仍不去關注:"反正是學校的水,不是我的自己的!"--浪費學校的資源,就是不愛校!你為什么浪費國家的水?你為什么浪費國家的資源?我們每天洗臉都為學校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你算算,我們學校二千多學生,每個每天節省一盆水,一年省多少水?省水就是省電,就是節省學校資源。國家用那么多百姓的民脂民膏來供你讀書,你還浪費國家的財富,你良心何在?從自己身邊做起,我們學校才有希望。
天下有大事嗎?沒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為大善。培養良好的道德,是從尊敬老師開始的,是從那很小很小的事開始的。這種道德是慢慢建立起來的,而不專門找到大事才干。我們每天早上把校園打掃干凈,朝讀一下課就有同學亂扔紙屑。誰丟下這些紙屑就是不愛校。就是不愛國,天下無大事,請先把自己腳下的紙屑撿起來--這就是我們的終身都要學的最重要的"課本"。好的,同學們請你馬上撿起自己腳下的廢紙,這就是愛校的開始。
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第一個,美國有個"福特公司",福特是一個人,他大學畢業后,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歷高,當前面幾個個面試之后,他覺得自己沒有什么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的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他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廢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錄用了呢?"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確學歷比你高,而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的眼睛只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看到大事,一個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他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了你。"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就揚名天下,福特把這個公司改為"福特公司",也改變了整個美國的國民經濟狀況,使美國的汽車產業在世界占居鰲頭,這就是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造人福特。大家說,這張廢紙重要不重要?看見小事的人能看見大事,但只能看見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見小事,這是很重要的教訓,親愛的同學我們都不應該忘記。
我們正在××中學受教育的,我們肩負著××中學的榮辱啊,人家看到我們就看到××中學的希望!同學們由"天下興亡,我的責任"!你是否應該記住"××中學興亡,我的責任"
篇3:建黨周年學生演講稿范文精選6
建黨90周年學生演講稿范文精選6
物華天寶,大國泱泱。五千年文明,三千年文字,二千年文學,中華兒女用自己的勤勞智慧締造了無數輝煌,為萬里河山打造出一派風光。秦磚漢瓦,唐宋清風,驃騎千里,康干盛世,每一筆都是濃墨重彩的驕傲。巍巍華夏,領世界風騷幾千年,何等風光!
近代,我們也曾屈辱,*戰爭開起洋槍火炮,各國列強肆虐九州,掠才奪寶,恣意妄為,夾雜著東亞病夫的嘲笑,夾雜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叫囂。 國家蒙難,民族蒙羞。 直1949年,*城樓上的一句"中華人民站起來了"響徹寰宇,世界,終于又再次聽到中華民族的聲音。
復興征程,道路漫長。這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奮斗的記憶,是我們每一個人共同凝結的歷史。1978年,我們做出了gg開放的戰略決策,"向海而興,背海而衰。,開海則強,禁海幾亡" 我們開洋看世界,為的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到如今,gg開放三十年,30年的風雨兼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中華大地以驚人的速度重新煥發青春活力;30年的堅持與不懈,中華人民以愛我中華的決心鑄就著屬于自己的的夢想!
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舉辦了盛世奧運,我們更經受了巨大的考驗。怎能忘記5.12汶川地震后那一場感天動地的生命大營救,不分南北東西,不分男女老幼。每一個人都沒有畏懼,在這與死神賽跑的戰場上,無數中華兒女沖在危險的第一線,用鮮血和生命筑起長城。無數捐資,無數支教,無數自發的救援行動。。。。。。一幕一幕,歷數著愛我中華的錚錚宣言。山崩地裂,摧不垮愛我中華的鋼鐵意志;橋斷路絕,隔不斷心心相系的骨肉情深。在這場戰役中,我們讀懂了什么是頑強和堅守,在這場戰役中,我們可以驕傲的為自己鼓掌,擲地有聲的講出多難興邦,愛我中華。
從文明起源到今天,五千年。從1978年到今天,30年。彈指一揮間,昔日的茅屋柴房幻化為如今的峰閣云廈;昨天的淚光瑩瑩清晰了今天的笑靨如花;往昔的崢嶸歲月鑄就了今朝的鳳凰涅磐。
我們在不停走向遠方,用古老國度的涵養,用積蓄已久的力量,去等待每一次血脈噴張。三峽工程的順利竣工,祖國入世的錚錚宣言,北京奧運的一鳴驚人,神州飛船的一飛沖天。一個又一個的奇跡鐫刻下炎黃子孫愛我中華的風采。
今天,我站在這里,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歷數著大中華的輝煌和榮耀,我深知"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們,正值風華少年,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建設者,作為祖國新時代的接班人,我愿將靈魂的纖繩系向中國的大船,做千萬個纖夫中最普通又最努力的一員。我愿時刻準備著,用青春與熱血,用一生的時間宣誓:愛我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