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大劇院燈光控制照明設計方案
福建大劇院是“十五”期間福建省社會事業的重點建設項目,也是迄今為止福建省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項目。福建大劇院坐落于福州市中心五一廣場的中軸線上,其總投資為3.6億元人民幣,投資性質為政府財政撥款,建筑面積為29,912平方米,高度為22.8米。它由一個1346座位的大劇院、一個483個座位的多功能劇場以及附屬設施組成。福建大劇院投入使用后將能滿足國內外各類歌劇、舞劇、音樂劇、大型歌舞、戲曲、話劇等大型舞臺類演出的使用要求。
福州大劇院作為現代化的高層次表演場所,建成后將成為我國東南中心城市公共文化設施的又一璀璨亮點;成為提升福建市的城市形象和吸引各方游客的標志性建筑,也是對外宣傳的一個重要窗口。
福州大劇院網絡燈光系統大量采用具有現代水平的舞臺智能化和自動化控制設備。這些設備都采用成熟技術,成熟產品、最新工藝,使燈光系統的技術水平與性能、參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整個控制系統配置了具有高安全性,操作簡便的大型調光設備和以光纖網絡為主的信號傳輸系統,從而構成了具有豐富舞臺表演手段并極具特色的綜合性多功能大劇院。
福建大劇院燈光控制系統總服務器,與各個獨立劇場的燈光網絡系統一起形成舞臺燈光網絡控制系統。通過總服務器可實現對各個劇場的獨立燈光網絡控制系統進行集中監測、相互熱備份和相互控制。同時使處于不同區域的劇場燈光設備之間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遠程操控和管理的功能。
燈光網絡控制系統采用以光纖作主干道進行遠距離網絡傳輸,無線和DM*作輔助網絡傳輸控制,整個控制系統嚴格遵循TCP/IP通訊協議及USITT
DM*512/1990。并符合ACN和ART-NET協議,也就是說在本系統所選配的主要燈光設備(如調光臺、調光器)中同時具有DM*和ACN和ART-NET標準網絡接口。DM*-512標準協議主要保證燈光設備之間的控制信號穩定可靠地傳遞,而ACN和ART-NET標準協議是在保證控制信號穩定可靠地傳遞的前提下,穩定可靠地雙向傳遞系統中大量其它監測、相互通訊和反饋TCP/IP協議信號。它允許不同廠家的燈光控制設備間能夠相互通訊和操作。它將在燈光系統的技術管理、業務管理和安全消防管理發揮極其重要的作用。
燈光控制系統形成環形分布,劇場信號集中于控制室,通過集線器分布以太網節點,數據傳輸介質采用光纖以太網信號;通過DM*終端節點實現以太網控制信號與DM*信號的相互轉換,通過DM*信號分配器分布劇場DM*信號節點。燈光網絡配置要求具備專用的網絡配置軟件,能對網絡中各個信息節點統一配置、修改。
整個燈光網絡還具備以太網控制、DM*控制、無線遙控、有線遙控,并能接入場燈控制系統以及環境照明控制系統。
劇場燈光網絡均接入大劇院主干網絡形成大劇院燈光系統網絡,網絡連接、數據共享通過大劇院主干網絡中的交換機實現。
在系統中允許不同品種、品牌的調光臺、電腦燈控制臺、換色器控制臺或其它舞臺效果的DM*512、RJ45網絡接口除滿足所有網絡控制臺和其它網絡設備的接入。整套網絡中可在任一工作站連接點,方便用戶在任意空間的使用網絡控制設備來操作舞臺燈光設備;另外可用無線網絡系統對舞臺燈光設備進行控制。操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大大節省用戶在裝臺過程中的人力和時間。
篇2:燈光照明設計
燈光與照明設計
當代簡約的設計主導
在多年的設計理念中,認為簡約的線條及鋪排是最核心一環。簡潔的設計才能真正的引人入勝,給人真正的享受;相反,太矯飾、繁雜的編排,只會增添許多不必要的元素,有悖于整體設計中增強室內凈空感的宗旨。
而最重要的是怎樣建立完善的空間結構,讓空間傳遞出不同的氣氛和層次感以至喜、怒、哀、樂各種情感,變得與人更加親近,帶來隨時的驚喜。這在我的設計作品及最近與多個客戶的交談中多有闡述與認同。
燈光的重要性
在現在的設計工程檔案中,不難發現各式各樣的燈光主題貫穿于其中,影交集處處皆是,締造出不同的氣氛及多重的意境。
間接照明
燈光可以說是一個較靈活及富有趣味的設計元素,可以成為氣氛的催化劑,是一室的焦點及主題所在,也能加強現有裝潢的層次感。
一般而言,燈光編排可以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直接燈光泛指那些直射式的光線,如吊燈及射燈等,光線直接散落在指定的位置上,投射出一圈圈的光影,作照明或突出主題之用,直接、簡單。
間接燈光在氣氛營造上則能發揮獨特的功能性,營造出不同的意境。它的光線不會直射至地面,而是被置于壁凹、天花背后,或是壁面鋪飾的背后,光線被投射至墻上再反射至地面,柔和的燈光仿佛輕輕地洗刷整個空間,溫柔而浪漫。
這兩種燈光的適當配合,才能締造出完美的空間意境。一些明亮活潑,一些柔和蘊藉,才能透過當中的對比表現出燈光的獨有個性,散發出不凡的藝韻。
在家居燈光的運用上臥室要溫馨,書房和廚房要明亮實用,客廳要豐富、有層次、有意境,餐廳要浪漫,衛生間要溫暖、柔和。這樣的燈光編排我想已達到它的最高效能了。
篇3:建筑環境照明設計
建筑環境照明設計
新世紀伊始,建筑環境照明設計在國際上有什么動向?我國建筑環境照明設計的現狀與前景如何?
這是照明設計工作者關心的問題,也是建筑師、規劃師有興趣的話題。
一、光環境的營造引起建筑師、規劃師的重視
光環境受到社會的關注──夜景照明、綠色照明、保護青少年視力…;
城市建設和建筑規模宏大,技術復雜,照明技術不斷更新;
追求良好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的大趨勢;
意識到“光”是環境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
實例:
柏林德國議會大廈透明的宏大玻璃穹頂:頂級的采光照明技術與屋頂結構融為一體,有強大的藝術沖擊力。英國建筑師諾曼.福斯特的這一高技作品在使用現代科技表現建筑藝術方面樹立了新的標準,榮獲第22屆普利茨凱獎。
(二)首都機場新航站樓:設計組在《建筑學報》發表四篇總結性文章,“室內視覺環境中的光”是其中之一。航站樓建筑面積28.65萬m2,安裝了上百種、共62962套燈具(平均4.5m2一套)、94864只燈(約3m2一只燈),照明總功率4678千瓦(16.3W/m2);并在屋頂設105條天窗(3600m2)供白天采光。這是一個龐大的建筑采光照明工程。該文作者提出建筑師必須進一步提高對光環境經營的認識;有關光環境營造的各方介入應該盡量提前等重要體會。
(三)城市夜景照明的興起引發了規劃師、建筑師對城市夜景觀的關注和研究。一些城市和地區在城市規劃和城市設計中開始引入“夜景照明規劃”的內容。
二、建筑環境照明設計的動向
(一)全面評估照明質量,淡化、簡化照度指標
2000年北美照明工程學會IESNA出版《北美照明手冊─第9版》,它的主編MarkSRea在《手冊》前言中寫道:“…過去二十年來在照明實踐中有從照明工程(illuminatingengineering)到照明設計(Lightingdesign)的動向,從照度計算到美學評價的動向,從數量到質量的動向。”
IESNA的執行副主席WilliamH.Hanly認為:“這一方法(即《手冊》中提出的包含全面質量要素的IESNA照明設計指南──作者注)被稱為通往21世紀的橋梁”。
IESNA主張,全面評估照明質量要綜合考慮三方面的因素:
人的需求──可見度,作業功效,視覺舒適,社會交往,心情和氣氛,健康、安全和愉悅,美的鑒賞;
建筑──形式,構圖,風格,標準和法規;
經濟與環境──裝置,維護,運行,能量,環境。
對于第一方面的因素,IESNA提出了包含照度水平在內的19個因子,并對各類建筑與空間分別指出這些因子的不同重要程度。同時把照度標準簡化為7級,即:定向與簡單視覺作業30、50、100l*;普通視覺作業300、500、1000l*;特殊視覺作業3000~10000l*。
作者認為,對照明質量的要求可概括為三個層次:明亮,舒適,有藝術表現力。當然,三者融為一體的照明是最佳的照明。
明亮──合適的工作面照度和均勻度,作業對象和背景有良好對比,適宜的環境亮度;
舒適──沒有眩光和頻閃,人和物的造型立體感自然、悅目,作業面與周圍環境表面的亮度比適當,照明控制靈活方便;
藝術表現力──光形成特定的情調和氛圍,環境亮度圖式富有吸引力,照明裝置外觀優美,生動變化的天然光和室外景觀。
(二)關注節能、環保和健康
節能、環保和健康是綠色照明的基本宗旨。1991年美國環保署倡導的綠色照明已普及全球,深入人心,對照明設計有深刻影響。
綠色照明以節能為中心推動高效節能光源和燈具的開發應用;
制訂“照明產品能效標準”和“建筑照明節能標準”并且立法,引導照明設計采用高效節能照明產品。美國ASHRAE/IESNA聯合制訂以單位功率密度UPD限值(瓦/平方米)為指標的建筑照明節能標準迄今已更新三次,UPD逐次減小;
綠色照明的實施有強大的技術支持──高效節能照明產品數據庫,節能效益分析軟件,咨詢服務等,給照明設計提供便利。
近年特別關注照明造成的負面影響:眩光、光污染和光干擾。
設計觀念和設計手法的革新
對照明質量的全面理解與照明新技術的涌現促成了設計觀念和手法的革新。
以人為本,個性化的設計──普及照明調控,關懷個人對光的不同需求,追求個性化的照明風格;
注重光色的選擇,用光營造情調和氛圍,滿足人們心理上和精神上的追求;
非均勻照明,動態照明,在需要光的時間,把適量的光送到需要的地點;
室內、室外照明手法的互補和交叉;
舞臺照明手法的應用──彩色燈光、動感照明、刻畫重點、隱蔽光源。
照明設計師與建筑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日趨密切
優秀的照明設計照明概念一定要及早進入建筑方案,融入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使“光”成為建筑和室內外空間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支持并演現建筑和室內設計的創意,實現用戶的期望和要求。為此,照明設計師與業主、用戶、建筑師、規劃師之間的溝通與合作非常重要,這種合作日趨密切。
三、未來的展望
(一)“光”作為設計要素之一,將走進建筑設計、城市規劃,溶入建筑師和規劃師的腦海.
(二)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提高,技術進步,照明將以人文思想作為設計理念;豐富的照明手段將創造新穎的照明方式;人們的身心和視力健康將因優良的照明而獲益。
(三)有志于照明事業的建筑專業年青人將走進建筑環境照明的設計隊伍,加快我國照明設計專業化的進程,最終實現照明設計的職業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