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道路大修維護技術
一、微表處(Micro-SurfacingTechnique)工藝
(一)工藝適用條件
1.原有路面結構應能滿足使用要求,原路面的強度滿足設計要求、路面基本無損壞,經微表處大修后可恢復面層的使用功能。
3.微表處大修工程施工基本要求如下:
(1)對原有路面病害進行處理、刨平或補縫。
(2)寬度大于5mm的裂縫進行灌漿處理。
(3)路面局部破損處進行挖補處理。
(4)車轍可采取填充處理,壅包應進行銑刨處理。
(二)施工流程與要求
5.不需碾壓成型,攤鋪找平后必須立即進行初期養護,禁止一切車輛和行人通行。
6.氣溫25~30℃時養護30min滿足設計要求后,即可開放交通。
二、舊路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工藝
(一)舊瀝青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
1.舊瀝青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時,應對原有路面進行處理、整平或補強。
(二)舊水泥水泥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
1.舊水泥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時,應對原有路面進行處理、整平或補強。
2.施工要點
(1)對舊水泥混凝土路作彎沉試驗,符合設計要求,經處理后可作為基層使用。
(2)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層與基層間的空隙,應作填充處理。
(3)對局部破損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層應剔除,并修補完好。
(4)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層的脹縫、縮縫、裂縫應清理干凈,并應采取防反射裂縫措施。
三、加鋪瀝青面層技術要點
(一)面層水平變形反射裂縫預防措施
2.在瀝青加鋪層與舊水泥路面之間設置應力消減層或鋪設土工織物,延緩和抑制反射裂縫。
(二)面層垂直變形破壞預防措施
1.局部挖除修補。
2.使用瀝青密封膏處理舊水泥混凝土板縫。
(三)基底處理要求
2.開挖式基底處理:鑿除破壞部位,換填基底材料,工藝簡單,修復徹底,但對交通影響較大。
3.非開挖式基底處理:注漿填充脫空部位的空洞,使用比較廣泛和成功。
篇2:城鎮道路大修維護技術
城鎮道路大修維護技術
一、微表處(Micro-SurfacingTechnique)工藝
(一)工藝適用條件
1.原有路面結構應能滿足使用要求,原路面的強度滿足設計要求、路面基本無損壞,經微表處大修后可恢復面層的使用功能。
3.微表處大修工程施工基本要求如下:
(1)對原有路面病害進行處理、刨平或補縫。
(2)寬度大于5mm的裂縫進行灌漿處理。
(3)路面局部破損處進行挖補處理。
(4)車轍可采取填充處理,壅包應進行銑刨處理。
(二)施工流程與要求
5.不需碾壓成型,攤鋪找平后必須立即進行初期養護,禁止一切車輛和行人通行。
6.氣溫25~30℃時養護30min滿足設計要求后,即可開放交通。
二、舊路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工藝
(一)舊瀝青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
1.舊瀝青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時,應對原有路面進行處理、整平或補強。
(二)舊水泥水泥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
1.舊水泥路面作為基層加鋪瀝青混合料面層時,應對原有路面進行處理、整平或補強。
2.施工要點
(1)對舊水泥混凝土路作彎沉試驗,符合設計要求,經處理后可作為基層使用。
(2)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層與基層間的空隙,應作填充處理。
(3)對局部破損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層應剔除,并修補完好。
(4)對舊水泥混凝土路面層的脹縫、縮縫、裂縫應清理干凈,并應采取防反射裂縫措施。
三、加鋪瀝青面層技術要點
(一)面層水平變形反射裂縫預防措施
2.在瀝青加鋪層與舊水泥路面之間設置應力消減層或鋪設土工織物,延緩和抑制反射裂縫。
(二)面層垂直變形破壞預防措施
1.局部挖除修補。
2.使用瀝青密封膏處理舊水泥混凝土板縫。
(三)基底處理要求
2.開挖式基底處理:鑿除破壞部位,換填基底材料,工藝簡單,修復徹底,但對交通影響較大。
3.非開挖式基底處理:注漿填充脫空部位的空洞,使用比較廣泛和成功。
篇3:工廠車輛保養、大修制度
工廠車輛保養、大修制度
1、駕駛員在每日出車前、收車后,須檢查燈光、輪胎氣壓、制動、水箱、皮帶、蓄電池等一級保養項目,發現問題,及時整修,未維修好嚴禁出車。
2、駕駛員每行駛10000公里,應對車輛的氣門間隙、阻風門、離合器踏板、制動踏板、起動開關、轉向盤間隙、各調節器、火花塞進行檢查整修。
3、駕駛員每行駛25000公里須檢查緊固全車螺栓、檢查四輪潤滑油剎車片、橫直拉桿球頭、差速器、轉向器潤滑油、全車線路有無老化、發動機有無異響,發現問題,及時修換。
4、駕駛員在車輛正常使用量,須保持輪胎氣壓在會場,不可超載,每行駛20000公里須進行輪胎換位及定位。
5、駕駛員須經常對蓄電池進行例檢、清掃衛生,保持電池表面清潔,保持螺栓接頭牢固,并分冬、夏季按規定保持電解液比例,延長使用壽命。
6、車輛應在行駛5萬公里以上時,方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發動機、底盤的二級保養。特殊情況經經理批準后方可經常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