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中心醫院手術制度
1、凡需施行手術的病員,術前必須詳細詢問病史、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和必要的輔助檢查,明確診斷(難以在術前明確診斷者,應有明確的手術目的和實際意義),并進行術前討論。凡較大或復雜手術,科主任均須召集術者、麻醉師和護理人員進行術前會診討論。特大手術、新開展手術由分管院長組織討論。討論內容包括:進一步明確診斷;了解病人及家屬的心理活動;手術適應癥、指征及禁忌癥;術式、麻醉方法;術中、術后處理和可能發生的問題及對策;確定術者和助手。
2、手術及麻醉醫師,術前應詳細檢查病人,熟悉病人各項檢查結果,充分掌握病情。主管醫生應在術前按規定完成各種病歷記錄,包括術前小結。
3、施行手術前向患者慎重交代病情,且必須征得家屬或單位負責人簽字同意,急癥手術來不及征求家屬和單位同意時,可由科主任簽字,經醫務科或分管院長批準執行。
4、各項術前準備工作,必須細致且及時完成,如有休克、貧血等不利于手術的征象,均應及時準確處理糾正。
5、術者或第一助手應在術前一日開好醫囑(擇期手術),由護理人員負責實施(包括備皮等)。術者應詳細檢查手術前護理工作的實施情況,并用紫藥水作好手術切口標記,必要時可協助手術室準備特殊器械。
6、除急癥手術外,手術前一天由主管醫生填寫手術通知單,送交手術室統一安排。麻醉人員應于術前一天看病人,了解病情,認真做好麻醉前準備工作,嚴格檢查核對麻醉中所用一切物品,并做好急救準備工作(藥品、器械)。
7、手術室、麻醉科有責任把好術前準備關,準備項目不全者,應向手術醫師提出意見,采取補救措施;缺少重要項目可能影響手術安全乃效果者,有權拒絕手術。
8、手術室工作人員在手術開始前,應認真核對病人床號、姓名、性別、年齡、診斷、手術名稱及部位(左、右)、麻醉方法等。術中醫、護、麻醉人員要嚴肅認真,密切配合,術后須認真進行三核對(敷料、器械、線卷)。
9、手術室護士負責按時將手術病員自病房接進手術室,包括準備好的病歷、*線片等手術必需物品及資料。
10、手術中術者、助手、麻醉醫生、護理人員應集中精力,動作熟練、輕巧,解剖層次清楚,麻醉效果滿意,醫護人員配合默契,嚴格掌握輸液原則,避免異型輸血。
11、術者負有組織與指導全部手術過程,保證手術效果和病人安全的主要責任。其他人員必須聽從術者的指揮,各行其職,不得失職或不按規程辦事。遇有特殊情況依據性質分別由術者與麻醉師負責。
12、當手術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由低年資醫師或下級醫師任術者時,仍由上級醫師對病員負完全責任,術者必須服從領導。
13、術中出現意外情況,有可能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時,應立即向上級醫師或科主任、醫務科、業務院長報告,以便及時組織搶救處理。
14、病區護士應根據手術的性質,作好手術病員回病房前的一切準備工作,如病床、各種治療器具(輸液架、吸引器、吸氧設備、胃腸減壓器等)。
15、麻醉醫師、巡回護士和術者待病人麻醉清醒及病情允許后親自護送病人回病房或麻醉恢復室,并分別向值班醫師、護士詳細交代手術和麻醉情況、病情、用藥及注意事項,交接完畢后方可離開。
16、手術后手術醫生、麻醉醫生不要放松警惕,巡視、換藥、觀察、隨訪及時,對于重癥患者,術后要觀察病人蘇醒情況以及給予必要的處理。預防感染措施得當,重視營養支持治療。
17、手術醫師在手術結束后,及時完整填寫“病理標本送檢單”,交與巡回護士,手術室護士負責準備標本容器,注入適量固定液,并負責將手續完備的標本及時送病理科檢查。
18、手術醫生或助手在手術結束后,應即時完成“手術后首次病程記錄”,24小時內完成“手術記錄”。主管醫生應在術后連續三天書寫病程記錄,麻醉醫師應做好手術麻醉后分析、討論及隨訪工作。
19、醫生分級,根據衛生部頒發的衛生系列專業技術職務條例分為:
1)醫士
2)醫師
3)主治醫師
4)副主任醫師
5)主任醫師
各級醫師(士)必須在取得執業醫師資格并注冊后方可開展規定的各類手術。
20、手術分類,根據國家新版教材,參照國際、國內專業會議建議,按照手術的難易、大小、是否曾開展的情況分為:
1)一類手術:簡單小型手術。
2)二類手術:小型手術及簡單中型手術。
3)三類手術:中型手術及一般大手術。
4)四類手術:疑難重癥大手術及科研手術、新開展手術、多科聯合手術。
21、各級人員參加手術范圍,根據醫生專業技術水平,從事專業工作時間與職責限定:
1)醫師可擔當一類手術的術者,二、三類手術的助手。
2)主治醫師可擔當二類手術的術者,或在副主任醫師的幫助下,擔當三類手術的術者,四類手術的助手。
3)副主任醫師可擔當三類手術的術者,或在主任醫師的幫助下,擔當四類手術術者。
4)主任醫師可擔當三、四類手術術者。
5)上級醫師均有權有責指導下級醫師進行手術,檢查監督全科手術,以確保手術質量、安全。
22、手術批準權限:包括決定手術時間、指征、術式、手術組成員的分工等。
1)一類手術由主治醫師或高年資醫師審批。
2)二類手術由副主任醫師或高年資主治醫師審批。
3)三類手術由主任醫師或由副主任醫師兼行政正副科主任審批。
4)四類手術中的疑難重癥大手術、多科聯合手術由主任醫師或科主任審批并報醫務科備案;科研
手術、新開展手術由科主任報告醫務科,由主管院長審批后進行。
5)凡致殘手術,由科主任填寫手術申請單報醫務科登記同意,業務院長審批后方可進行。
篇2:醫院手術管理制度(3)
醫院手術管理制度(三)
(一)凡需施行手術的病人,術前需要完成必要的檢查,盡可能明確診斷。對診斷有疑問的病人或診斷依據不夠直接、客觀的病人,應充分估計診斷出錯的可能性。對明確診斷的擇期I-Ⅲ類手術,如無禁忌癥及特殊要求,應在入院96小時內施行手術。
(二)術前必需的、短時期有變化可能的檢查,距手術日期不得超過1周,否則應重新檢查。
(三)手術醫師在手術前必須親自診視病人,檢查手術準備情況。
(四)各類手術必須嚴格執行術前討論制度。I-Ⅱ類手術由手術者組織討論記錄在病歷;Ⅲ-Ⅳ類手術、新開展手術、有可能嚴重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的手術、修改重要常規的手術以及老人小孩疑難病例、有嚴重并發癥的病人,必須由科主任組織全科人員共同討 論(手術者、經管醫師、麻醉醫師、護士長、經管護士必須參加),重點討論診斷、手術適應癥、術前準備、手術方案、麻醉方案、手術參加人員,最后擬定手術方案,提出術中注意事項和應急處理方案、術后注意觀察事項、護理要點等,并在病歷及病例討論登記簿上作好詳細記錄。
(五)手術病人經討論決定手術后,由經管醫師填寫手術申請單,按手術審批制度逐級審批。審批者必須詳細了解術前準備及術前討論情況,再作決定。
(六)手術前應由手術主刀醫師向病人或家屬詳細說明疾病的性質、診斷、手術日期、手術方案及手術中和手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和并發癥。手術的預后以及可能的替代療法,必須用通俗的語言,務必使病人及家屬完全理解。經管醫師將與病家談話內容詳細記錄在手術申請單上,讓病家仔細閱讀(或由醫生宣讀)后,簽署姓名、日期與病人關系等。急診手術如無家屬、單位領導,可由醫教科、分管院長或總值班簽字。
(七)麻醉科施術者應在術前檢視病人,了解術前準備情況,將麻醉方法、風險及可能的變更方案向病人及家屬交代清楚,并簽署同意書。對未作好充分準備的病人,有權拒絕麻醉。
(八)擇期手術,必須在術前一天上午10點前將手術通和單送達手術室。通知單應注明手術時間、病人姓名、性別、床號、住院號、診斷、手術方案、主刀及助手(如系指導手術應注明指導者)、批準人、是否需要器械護士以及有無傳染性疾病(如乙肝、愛滋病等)或感染等。如需特殊體位或特殊器械、設備也應注明。急診手術應在半小時前通知手術室,麻醉科及手術室必須在半小時內作好手術準備,接收病人。特殊情況,手術室可先接收病人,手術醫生負責觀察,搶救病人,以盡可能縮短等待時間。
(九)手術室應規定各病區的手術臺數,允許接臺手術。各病區根據手術臺數安排手術。在手術臺有空的情況下,允許各病區增加手術臺數。手術應優先保證急診。對由于急診而取消預定的擇期手術,必要時應加班手術、醫院按業余勞務發給補貼。擇期手術病人由手術室負責接收。急診病人由病區護士護送。手術室護士接收前,應做好交接班.并檢查術前準備情況。對未做好術前準備者。應協助做好術前準備,對確實無法在手術室補充完成術前準備者,可拒絕接收。(上述二種情況,手術室均應登記,并報告醫教科,由醫教科根據情節、對責任人進行處理。)手術前,手術巡回護士、麻醉醫師、手術醫師應認真核對病員姓名、床號、診斷、手術部位、麻醉方式等,然后再施行手術。
(十)手術人員應嚴格按照手術權限執行。實習醫師不得單獨進行任何手術,包括門診小手術及急診清創手術。進修醫師手術權限必須經醫教科批準。主刀醫師為手術小組負責人,在手術過程中對病員負完全責任,助手、麻醉師、護士應按主刀醫師要求,協助手術,并聽從主刀醫師的指揮,發現不利于病人情況時,應提醒術者注意,但不能隨意評論,以免增加病人心理負擔或造成不必要的醫療糾紛。當手術是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由低年資醫師或進修、實習醫師任手術者,仍由上級醫師對病員負完全責任,術者必須服從指導。
(十一)術中發現與術前診斷不符或需改變原定手術方案,或者術中出現意外情況和需修改重要常規手術方案,應及時向上級醫師或科主任或醫教科、分管院長匯報,作術中急會診,并完善補充家屬談話和簽字手續。
(十二)術后病程錄應在術后即時完成,應記錄麻醉方式、手術方案、術中情況、術后診斷、術后情況及術后注意事項。手術記錄應在12小時內完成。應具體、詳細記錄切口、進路、探查情況及手術過程。手術記錄由術者或第一助手書寫,由第一助手書寫的手術記錄必須經手術者簽名認可。上級醫師指導的手術記錄,必須經上級醫師簽名認可。(邀請上級醫院醫師手術者,由本院第一助手書寫。)
(十三)手術醫師及經管醫師應加強術后管理。實習、進修醫師及下級醫師發現情況要及時向手術醫師或科主任匯報,對并發癥的解釋應征得手術醫師或科主任的同意,不得自以為是,獨斷行事。麻醉醫師應加強術隨訪,處理相關問題。
(十四)手術病人應重視圍手術期用藥。術后要嚴格控制抗生素的應用,尤其是抗生素的長期應用及二聯、三聯應用。
篇3:某醫院手術審批制度(附手術分級)
醫院手術審批制度(附手術分級)
實行醫師分級、手術分類、掌握參加手術范圍、嚴格手術批準權限。
(一)醫師分級:
l、低年資住院醫師(士):碩士畢業一年以內、大學本科畢業三年以內、大專畢業四年以內,中專畢業五年以內。
2、高年資住院醫師:大學本科畢業三年以上,大專畢業四年以上,中專畢業五年以上。
3、主治醫師。
4、正副主任醫師。
(二)手術分類:
1、一類手術:普通常見的小手術及一般中等手術。
2、二類手術:各種中等手術。
3、三類手術:各種疑難重癥手術。
4、四類手術:科研項目及新開展的重大手術。
手術分類詳見《浙江省醫院管理若干規定》第二分冊
(三)參加手術范圍:
1、低年資住院醫師:在上級醫師指導幫助下,首先熟悉一類手術,以后逐步掌握三類手術。
2、高年資住院醫師:先擔任二類手術,并在上級醫師指導下,逐步掌握三類手術。
3、主治醫師:熟練掌握三類手術,在上級醫師指導下,爭取逐步開展四類手術。
4、正副主任醫師:指導三類手術,主持四類手術。
(四)手術批準權限:手術批準權限指決定對病人的手術治療方式,參加手術的人員及具體分工。
1、一、二類手術由主治醫師審批(主治醫師不在情況下,由指定高年資住院醫師 審批)。
2、三類手術由正副主任醫師或科(病區)主任審批。
3、下列手術由正副主任醫師或科(病區)主任簽署意見,由分管業務院長審批或醫教科代批,非行政上班時間由總值班同意,并報醫教科登記。
(1)四類手術、特類手術。
(2)本院新開展的重大手術。
(3)破壞性手術(如截肢、重要器官切除及致殘性手術)
(4)病人情況差、風險大的手術。
(5)病人家屬或單位領導不在場的手術(急診由外科備班醫生簽署意見后,行政總值班代批)
(6)有行政干預的手術。
(7)其它正、副主任醫師或(病區)科主任認為要審批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