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電纜附件安裝規程
1、范圍
本規程用于指導額定電壓1kV至22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附件的安裝。編制過程中參考了以下標準:
1、GB/T 12706-2008《額定電壓1kV(Um=1.2kV)到35kV(Um=40.5kV)擠包絕緣電力電纜及附件》。
2、GB/T 11017-2002《額定電壓110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及其附件》
3、GB/T 18890-2002《額定電壓220kV(Um=252kV)交聯聚乙烯絕緣電力電纜及其附件》
2、基本要求
2.1安裝人員要求
2.1.1電纜附件必須由經過專門訓練的安裝人員安裝,安裝隊長應具有相關電纜附件的安裝資質證書,并具有高度的責任心意識和豐富的電纜附件安裝經驗,能對整個施工安裝過程進行合理的策劃,能指導和合理分配其他安裝隊員的工作,并能及時處置安裝過程中出現的突發情況。
2.1.2電纜附件安裝前,應對安裝人員進行必要的培訓,以熟悉所安裝產品的結構、工藝過程及特殊要求等。
2.1安裝環境要求
2.1.1電纜附件施工所涉及的場地如工井、敞開井、開關室、電纜夾層或隧道等的土建工作及裝修工作應在電纜附件安裝前完成,施工場地應清理干凈,沒有積水。
2.1.2土建設施設計應滿足電纜附件施工、運行及檢修試驗等工作的要求。
2.1.3電纜附件安裝時必須嚴格控制施工現場的溫度、濕度與清潔程度。溫度宜控制在5℃~35℃,當溫度超出允許范圍時,應采取適當措施,使安裝現場環境溫度適宜附件施工。相對濕度應控制在75%及以下,當濕度大時,應采取適當除濕措施。控制施工現場的清潔度,高壓附件施工時必須搭制工棚進行隔離,并采取適當措施凈化施工環境。
2.1.4 接頭井的大小、終端腳手架的布置等應方便于電纜附件安裝工作的開展。
2.2安裝質量要求
2.2.1電纜附件安裝質量應滿足以下要求:“導體連接可靠、絕緣恢復滿足設計要求、接地與密封牢靠”。
2.2.2電纜附件安裝質量還應滿足工井、隧道或變電站防火封堵要求,并與周邊環境協調。
2.2.3單芯電纜彎曲半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20倍,三芯電纜彎曲半徑不應小于電纜外徑的15倍。
2.2.4電纜附件安裝時應確保接地電纜(線)連接處密封牢靠無潮氣進入。
2.2.5電纜附件安裝時的處理步驟、處理方法、剝削尺寸及質量應符合本規程和相關產品安裝工藝的要求。
2.3安全要求
2.3.1電纜附件安裝安全措施應按照DL409—91電業安全工作規程的相關規定執行。
2.3.2電纜附件安裝消防措施應滿足施工所處環境的消防要求,施工現場應配備足夠的消防器材,施工現場如需動火應嚴格按照有關動火作業消防管理規定執行。
2.3.3每一工程均應設有現場安全負責人,負責現場安全措施檢查及對施工人員的安全督導。如安全措施不到位,未經現場安全負責人批準,不得進場施工。
2.3.4在施工安裝過程中,所有安裝人員必須佩戴安全帽,且高空作業時,必須系好安全帶才能作業。
2.4環境保護要求
2.4.1電纜附件安裝完畢后,應拆除施工用電源,清理施工現場,做到工完料凈、場地清。并分類處理施工垃圾,確保施工環境無污染。
2.4.2施工過程中,應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油料、化工材料等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物質散落在施工場地,并注意對這類材料的封裝及廢棄包裝的處理。
4、過程控制要求
4.1一般規定和準備工作
4.1.1安裝電纜附件前,應對安裝人員進行必要培訓,熟悉所裝產品的結構、工藝過程及特殊要求等。
4.1.2安裝電纜附件前,應仔細檢查周圍的環境及設施是否能滿足電纜附件的安裝要求,并采取相應處理及防護措施,確保附件安裝的順利進行。
4.1.3安裝電纜附件前,應做好施工用工器具檢查,確保施工用工器具齊全完好,便于操作,狀況清潔。
4.1.4安裝電纜附件前,應做好施工用電源及照明檢查,確保施工用電源及照明設備能夠正常工作。
4.1.5安裝電纜附件前,應檢查電纜,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電纜狀況良好,無受潮。(若電纜有進水或者受潮情況,應停止安裝,及時通知客戶,并向公司匯報)
2)電纜絕緣的偏心度應滿足下式要求:
式中:tmax-電纜絕緣最大厚度;tmin-電纜絕緣最小厚度;a–偏心度要求值,
35kV及以下為0.15,66~138kV為0.12,220kV及以上為0.08;
注:其中tmax和tmin為電纜絕緣同一截面上的測量值。
3)電纜相位正確,外護套耐壓試驗合格。
4)電纜主絕緣絕緣阻值應滿足相關標準或電纜廠家的規定要求。
4.1.6安裝電纜附件前,應檢查電纜附件材料,并符合下列要求:
1)電纜附件的包裝應完好無損,如有損壞應及時將相關信息反饋給客戶和公司,并對包裝內的零部件作進一步的檢查和作好相應的現場情況記錄。
2)電纜附件規格應與電纜一致。零部件應齊全無損傷,絕緣材料不得受潮,密封材料不應失效。殼體結構附件應預先組裝,內壁清潔,結構尺寸符合工藝要求。
3)各類消耗材料齊備。清潔絕緣表面的溶劑宜遵循工藝要求準備齊全。
4.1.7電纜附件安裝現場作業指導書(或安裝工藝)、產品工藝掛圖(若有)齊全,且與產品配套;
4.2切割電纜及電纜護套的處理
4.2.1先將電纜臨時固定于運行位置,做好相應位置標記,再將電纜移至臨時施工位置,并固定。
4.2.2檢查電纜長度,確保在制作電纜附件時有足夠的長度和適當的余量,根據工藝圖紙要求確定電纜最終切割位置。電纜切割完畢后,如暫時不能安裝電纜附件,應及時對電纜端部進行密封防潮處理。
4.2.3根據工藝圖紙要求確定的位置剝除電纜外護層后,將附件施工范圍內的外護層表面半導電層處理干凈。
4.2.4根據工藝圖紙要求確定金屬套剝除位置,剝除金屬套時應嚴格控制切口深度,嚴禁切口過深而損壞電纜內部結構,金屬套斷口應進行處理以去除尖口及殘余金屬碎屑。
4.3電纜加熱校直處理(僅66kV及以上電纜附件)
4.3.1電纜附件安裝前應對安裝附件部分的電纜進行加熱校直,并達到下列工藝要求:如圖2所示,每600mm長度,彎曲偏移應不大于5mm。
4.3.2加熱時應嚴格按照工藝要求控制加熱時間和溫度,不應損傷電纜絕緣。
4.3.3加熱校直的溫度宜控制在75℃±3℃,且不應超過80℃,保溫時間嚴格按工藝要求。采用校直裝置校直后,應自然冷卻至常溫。
4.4 絕緣處理
4.4.1按照附件供應商提供的尺寸確定絕緣、絕緣屏蔽的長度。
4.4.2采用專用的玻璃去除電纜絕緣屏蔽,絕緣層屏蔽與絕緣層間應形成光滑過渡,過渡部分錐形長度宜控制在20-40mm,對于35kV及以下電纜,絕緣層屏蔽與絕緣層間過渡部分錐形長度應在5-10mm范圍內;絕緣屏蔽斷口峰谷差宜按照工藝要求執行,如未注明宜控制在小于2mm。打磨過絕緣屏蔽的砂紙禁止再用來打磨電纜絕緣。
4.4.3電纜絕緣處理前應測量電纜絕緣以及預制件尺寸,確認上述尺寸是否符合工藝圖紙要求。
4.4.4電纜絕緣表面應進行打磨拋光處理,一般宜采用240-600號及以上砂紙,66kV及以上電纜應使用600號及以上砂紙,最低不應低于400號砂紙。初次打磨可使用打磨機或240號砂紙進行粗拋,并按照由小號至大號的順序選擇砂紙進行打磨。打磨時每一號砂紙應從兩個方向打磨10遍以上,直到上一號砂紙的痕跡消失。35kV及以下電纜絕緣屏蔽層若為可剝離型時,如剝離后絕緣表面光滑無劃痕,可免去打磨拋光處理。
4.4.5打磨處理后應測量絕緣表面直徑。測量時至少選擇三個測量點,每個測量點應在同一平面至少測兩次,確保絕緣表面的直徑達到設計圖紙所規定的尺寸范圍,測量完畢應再次打磨拋光測量點去除痕跡。
4.4.6打磨拋光處理完畢后,絕緣表面的粗糙度(目視檢測)宜按照工藝要求執行,如未注明宜控制在:110kV電壓等級不大于300μm,220kV電壓等級不大于100μm,現場可用平行光源進行檢查。
4.4.7絕緣處理完畢后,用工藝規定的清潔劑清潔絕緣表面,并及時用潔凈的塑料薄膜覆蓋絕緣表面,防止灰塵和其他污染物黏附。
4.5安裝絕緣件
4.5.1保持電纜絕緣的干燥和清潔。
4.5.2施工過程中應避免損傷電纜絕緣。
4.5.3清除處理后的電纜絕緣表面上所有半導電材料的痕跡。
4.5.4涂抹硅脂或硅油時,應確保均勻,且使用清潔的專用手套。
4.5.5應在準備套裝產品時,方可打開橡膠絕緣件的塑料包裝。
4.5.6在套入橡膠絕緣件之前應清潔粘在電纜絕緣表面上的灰塵或其它殘留物,清潔方向應由絕緣層朝向絕緣屏蔽層,清潔導體時則由絕緣層朝向導體方向。
4.6導體連接
4.6.1導體連接前應將橡膠絕緣件、密封圈、熱縮管材等部件按照工藝要求的順序預先套入電纜。
4.6.2導體連接方式采用機械壓力連接方法,具應滿足以下要求:
1)壓接前應檢查核對連接金具和壓接模具,選用合適的接線端子、壓接模具和壓接機。
2)壓接前應清除導體表面污跡與毛刺。
3)壓接前應檢查金具與電纜是否在一直線上。
4)壓接時導體插入長度應滿足工藝要求。
5)壓接順序按相關工藝要求。
6)壓接前,檢查壓金具的平直度。圍壓壓接每壓一次,在壓模合攏到位后應停留10s~15s,使壓接部位金屬塑性變形達到穩定。壓接完成后應確認金具延伸的長度符合工藝要求。
7)在壓接部位,圍壓形成的邊應各自在同一個平面上。
8) 壓縮比宜控制在15%~25%。
9)分割導體分塊間的分隔紙(壓接部分)宜在壓接前去除。
10)圍壓壓接后,應對壓接部位進行處理。壓接后連接金具表面應光滑,并清除所有的金屬屑末、壓接痕跡。壓接后連接金具表面不應有裂紋和毛刺,所有邊緣處不應有尖端。電纜導體與金具應筆直無翹曲。
11)金具與導體屏蔽應有可靠的等電位連接。
4.7帶材繞包
根據附件型式的不同,應嚴格按照工藝要求繞包相應名稱及層數的帶材,繞包時應注意過程的清潔,避免帶入雜質、水分等。
4.8 接地與密封收尾處理。
4.8.1 電纜附件尾管或保護殼體與金屬套進行接地連接時,根據不同廠家的配套及工藝要求,可采用封鉛方式或采用接地線焊接等方式。
4.8.2 采用封鉛方式進行接地或密封時,應滿足以下技術要求:1)封鉛要與電纜金屬套和電纜附件的金屬套管緊密連接,封鉛致密性要 好,不應有雜質和氣泡,且厚度不應小于1.2cm。
2)封鉛時不應損傷電纜絕緣,應掌握好加熱溫度,封鉛操作時間應盡量縮短。
3)圓周方向的封鉛厚度應均勻,外形應光滑對稱。
4.8.3 電纜附件尾管或保護殼體與金屬套采用焊接方式進行接地連接時,跨接接地線截面應滿足系統短路電流通流要求。
4.8.4 采用環氧混合物/玻璃絲帶方式密封時,應滿足工藝要求。
4.8.5 灌注澆注劑時,應澆注均勻充實,在澆注劑固化后再補灌一次。
4.8.6 電纜附件安裝完畢后,應對電纜或附件進行牢靠固定。
4.8.7 電纜附件收尾工作,應滿足以下技術要求:1)安裝交叉互聯換位箱及接地箱/接地線時,接地線與接地線鼻子的連接應采用機械壓接方式,接地線鼻子與接頭銅盒接地銅排的連接宜采用不銹鋼或熱鍍鋅防腐螺栓連接方式。
2)同一線路同類電纜附件產品其接地線布置應統一,接地線排列、固定及走向應統一,易于維護。
3)電纜附件接地連接線應盡可能短。
4.9 安裝記錄要求
4.9.1 附件安裝過程中要認真填寫安裝記錄,安裝記錄包括工程線路信息、施工現場環境情況、電纜剝切及工藝尺寸、關鍵部位處理情況等。
4.9.2 安裝記錄內容要求詳細、數據要求真實,能真正反映現場的實際安裝情況,以及遇到突發問題時所采取的解決措施等。
4.9.3附件安裝過程中及安裝完畢后,需對附件安裝情況(如重點工藝要求、關鍵尺寸部位、產品外觀等)及現場環境進行拍照。
4.9.4 安裝人員應及時將安裝記錄和施工安裝照片交公司進行存檔。
5 質量評定及驗收
5.1 及時做好現場質量檢查、安裝記錄填寫等工作。電纜附件施工屬于隱蔽工程,驗收應在施工過程中進行,應加強過程監控工作及最終附件驗收工作。
5.2 過程驗收一般包括對電纜附件施工準備工作、絕緣處理、接線端子與導體連接、預制絕緣件的安裝、接地及密封處理、施工標識等項目進行過程驗收。
5.3 最終附件驗收一般包括附件安裝后的電氣試驗、資料和現場實物檢查三個方面。
5.4附件安裝完成后,安裝人員應配合用戶單位按相關標準要求對電纜及電纜附件進行安裝后的電氣試驗(也稱現場交接試驗)。
5.5 資料包括附件安裝記錄、安裝過程照片及質量評定記錄、制造廠提供的產品合格證、試驗證明及安裝工藝圖紙等技術文件。
5.6 現場實物檢查包括外觀檢查、附件及電纜固定、附件接地處理等。
篇2:豎井內管道母線槽橋架安裝電纜敷設施工
豎井內管道、母線槽、橋架安裝及電纜敷設施工
一、安裝在豎井內的材料的垂直運輸
1.在十三層和二十四層分別設兩個倒運平臺(詳見第六節),用于設備和材料的倒運。
2.利用土建施工的塔吊或貨運電梯,將較短且輕的母線槽和橋架吊運至平臺上,然后采用液壓小車或人力搬運至豎井口。
3.因為管道一般較長,可以分別在十三、二十四、三十五層設倒鏈,集中從地下一層分段安裝。
二、豎井內管道安裝
1管道安裝之前,必須完成所有管道支架的安裝。
2豎井內管道分三段,即地下三層至十三層,十四層至二十四層,二十層到三十五層,進行倒裝作業。每安裝一段,立即進行固定,在固定好之前,倒鏈不能摘掉。
三、豎井內母線槽和橋架安裝
1安裝母線槽和橋架之前,首選安裝好支架。
2母線槽和橋架比較短,一般為2m一根,所以宜采用正裝法進行安裝。
3母線槽和橋架在豎井內運輸,采用倒鏈分別從地下層、十三層、二十四層吊運至安裝高度進行安裝。
4安裝好的母線槽和橋架,必須分段固定。母線槽要用生產廠提供的彈簧支架在地面進行支撐。
5安裝好的母線槽和橋架的外殼必須與預埋的接地鋼板連接。
四、豎井內電纜敷設
1豎井內電纜宜從上往下敷設。
2電纜敷設前,首先實際丈量每根電纜的尺寸,進行配盤。然后將配盤好的電纜盤吊運至十三層和二十四層(也可以吊運至其它方便合適的樓層),從上往下進行電纜敷設。在敷設過程中,應每層安排人員接應。
3每敷設一根電纜,應立即進行綁扎固定。
4電纜敷設過程中,電纜盤應采取適當的措施,防止電纜盤因受到電纜重力而滾動。
五、豎井內進行安裝作業的安全注意事項
1各層鋪設的跳板,必須牢靠,搭在樓板上長度應滿足有關要求。
2作業層下面設安全網,施工人員系安全帶等安全保證措施,以防止人員和作業工具墜落。
3在豎井內吊運管道、母線槽等材料,必須制定專門的吊裝方案,且有專業起重工指揮。選用的吊索、倒鏈等必須經過驗算。
4豎井內吊運作業,應配備無線步話機等通訊設備。
篇3:電氣安裝電纜橋架安裝施工方法
電氣安裝電纜橋架安裝施工方法
1.施工工序:
施工準備→材料驗收→支、吊架安裝→橋架安裝→地線敷設→敷線、綁扎→絕緣測試
2.準備工作:
(1)本工程采用槽式有蓋橋架,其產品應經國家的橋架專業質量檢測機構認證,滿足強度、剛度及絕緣性要求,符合生產廠給出的允許荷載要求。
(2)橋架的型號、規格應符合設計要求,且橋架應涂防火涂料。橋架焊接處應牢固,全部配件應進行防腐處理。
(3)熟悉施工圖,了解同一安裝場所各專業設備的布置和線路走向。
3.安裝方法:
(1)鋼結構的電纜支架,所有鋼材應平直,無明顯變形,下料后長短誤差在5mm范圍內。切口處應無卷邊毛刺,不得用電焊切割,切口應光滑。
(2)鋼支架應焊接牢固,無明顯變形、扭曲,支架各橫撐間的垂直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其偏差不應大于2mm,安裝應橫平豎直。
(3)橋架線槽的拐彎處以及與柜連接處必須加裝支架,直線段的支間距不應大于2m。支架應刷防腐底漆,油漆均勻完整。
(4)電纜橋架水平敷設時,橋架之間的連接點應設置在跨距的1/4左右,宜每隔2m左右支架固定。
(5)與各種管道平行、交叉,其最小凈距應符合下表:
橋架與各種管面的最小間距(m)
管類別平行凈距交叉凈距
一般工程管0.40.3
具有腐蝕性液體或氣體管0.50.5
熱力管有保溫層0.50.5
無保溫層1.01.0
(6)電纜橋架裝置必須有可靠的接地,長距離的電纜橋架每隔25m應與大樓接地連接一次,橋架與支架各段應連成一體,沿全長單獨設接地干線,每段橋架和支架接地干線連接,連接應可靠,引接地支線應從干線引出,每個線槽自然段兩端距端部15cm處中心焊接M8螺母一個,以便接地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