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民警提示:如何防范電信詐騙
一、電信詐騙的分類及危害
電信詐騙主要有欠費涉案、冒充親友、消費退稅、中獎、股票等幾大類,其中欠費涉案是目前最突出、危害最大的一類,被騙的對象包括政府機關部門的干部、教授、律師、老板、專家學者等等。
二、電信詐騙的作案手法
(1)欠費涉案詐騙的手法:第一步犯罪分子通過網絡電話群發聯系事主固定電話或手機。(通過網絡軟件可實現任意改號,顯示其設想騙取事主信任的任何電話號碼)第二步:冒充電信部門的電話錄音(語音親切,仿真度非常標準)稱事主電話欠費或在異地開通的電話欠費,提示你如有疑問請按0轉人工臺。事主看到電話顯示的是10000號,信以為是電信部門,于是就按提示操作轉入人工臺(如果事主此時掛斷電話再拔10000號查詢或根本不理會,那就不會上當)。進入人工臺,會有人熟練地報工號、名字并與事主核對身份與帳號資料(還配有一些電信局辦公的背景聲音),然后聲稱經過查詢發現事主確實有一筆大的欠款。如有疑問可以向公安機關報警,然后很客氣地幫事主將電話自動轉接到所謂的公安機關。第三步當接通所謂的公安機關后馬上有人標準地報警號、姓名,并熟練地告知事主“這里是***公安機關,請問有什么可以幫忙”(很禮貌、逼真,還配有一些對講機、接處警、請示報告等公安局辦公的背景聲音),當事主說明原因后,該名假冒警察的犯罪公子就故意逼真的詢問核實事主的身份資料,并表示可以請求上級幫事主核實情況,此時故意掛斷電話。第四步過一會后,回拔事主電話說“我們是***公安機關,經查詢你的身份被他人盜用涉嫌經濟犯罪(或涉嫌洗黑錢或涉及秘密案件等理由),這個電話就是我們的辦公電話,不信可以打114查詢”(其實此號碼是犯罪分子通過網絡軟件進行了改號),此時事主一查,確認是***公安機關的電話號碼后就確信不疑了。然后要求事主按提示電話“報警”,有時還會幫事主制作電子筆錄等等,目的是讓事主深信不疑。第五步將電話轉到所謂的檢查院、法院、證監會等部門,這些假冒部門的工作人員就編造各項理由威脅要凍結、沒收事主名下所有的銀行、股票等存款,要求事主按照他們提供的方式(到銀行轉帳或網上銀行轉帳)將名下所有資金轉至他們提供的“安全帳戶”暫為保管。要注意的是,這類詐騙并不一定按步驟來進行,有時到了所謂的公安機關一步就可以恐嚇威脅事主轉帳,有時所謂的電信局會直接將電話轉至所謂的檢察院或法院或證監會進行恐嚇威脅。但所用的伎倆都一樣(設置了跟政府各部門一樣逼真的通話場景,要求事主打114查詢求證執法部門電話,恐嚇威脅事主將資金轉至“安全帳戶”等)。
(2)冒充親友詐騙手法電話聯系事主,讓事主猜其身份,冒充事主的親友、戰友、領導,套取事主資料。現發展到有一種手法直接叫事主的姓名,自稱是阿*(冒充事主的親友),電話換了等等。謊稱因嫖妓、賭博、打架等原因被公安機關拘留,急需現金贖身;或謊稱在外地急需用錢等理由騙取事主錢財,或稱被人綁架索要錢財(此類多為假扮事主的子女聲音打電話事主求救)。
(3)中獎詐騙手法犯罪分子通過網絡、短信、函件等形式發出虛假“中獎”信息,利用事主貪小便宜的心理進行詐騙。 *騙取事主提供手續費、服務費或“稅費”等。
(4)股票詐騙手法由電話組通過網絡、短信、報刊、雜志、電視廣播等媒體發出所謂的股評專家信息。騙取受害人匯出“會員費”或以協助炒股的形式騙取受害人匯出原始股本。
三、其他詐騙方法:
(1)ATM機虛假告示詐騙犯罪分子預先堵塞ATM機出入卡口,并在旁邊粘虛假服務熱線告示,誘導用戶與其聯系編造各種理由要求事主按其提供的操
作方式(多為英文操作)進行轉帳詐騙。
(2)網上詐騙通過發布低價銷售商品信息,包括網絡Q幣、游戲幣、游戲裝備、點數卡等進行詐騙。
篇2:社區防范詐騙溫馨提示(3)
社區防范詐騙溫馨提示(三)
1、慎防謊稱孩子“出車禍”、“被綁架”等電信詐騙,家長及時和學校確認,識破騙局。
2、碰到生人撿到錢財,切莫貪心,要知道世上沒有不勞而獲的錢財。
3、陌生人要向你借用銀行卡或存折匯款或轉賬你別上當,不要隨便將銀行卡或存折借別人,密碼不要泄漏。
4、接到陌生電話、短信及上網交易信息時,請你做到不聽、不信、不轉賬、不匯款。
5、對網上購物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應選擇訪問量較高、口碑好、誠信度高的網站購物。
6、遭到騙子的“暗算”,一定要就近快速報案,萬萬不要“啞巴吃黃連”。
7、對街頭向您求助或乞討的“可憐人”,要細加識別,防止上當受騙。
8、不要到街頭地攤上“測字”、“看相”、那些都是騙人的把戲。
9、不貪美色,謹防中計。
10、不要隨便喝“熱心”的陌生人遞過的飲料,也不要隨便借手機給陌生人用,更不要將自己家里的電話號碼告訴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