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閱讀者得語文
作為一名家長,參加了學校召開的家長會,感受很多,通過這次家長會,對教師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此外,讓我們深深認識到,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就是“閱讀”。
教育部最新政策出臺,從幼升小到高考全面改革,語文的廣度、難度有很大提升。“得閱讀者得語文”,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因此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成為孩子們的第一要務。
下面我想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談談小學生課外閱讀的幾點方法:
一、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孩子們課外閱讀的興趣
比如上學期孩子們學習了《嫦娥奔月》后,孩子們可以收集如《開天辟地》、《女蝸補天》等許多中國古代有名的神話故事。這樣有目的地進行課外閱讀,既能增強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又能提高他們課外閱讀的質量,促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發性、有求知欲的自我行為。
二、選擇合適的課外書籍
小學生在閱讀中,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讀哪一本好,也不知如何去讀。小學生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比較喜歡神秘、冒險、機智、勇敢等類型的書籍。同時,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接受能力都有限。根據這些特點,我們可以選一些經典兒童讀物,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365夜》等。這些經典兒童文學既符合兒童心理和認知發展水平,又能促進他們完美地發展,使其能真正產生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興趣。
三、培養小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閱讀教學的任務之一。良好的閱讀習慣可以使孩子們樂意閱讀、有效閱讀、享受閱讀。
訓練“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陳老師要求孩子們在閱讀中圈、點、畫、找、記。圈出不懂的地方,點出關鍵詞句,畫出好詞佳句,找出優美的片段進行熟讀、背誦,養成“摘記”的習慣。這樣極大的促使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故事的情節,豐富自己的詞匯,培養良好的語感能力,因此也大大地提高了閱讀的綜合效益。
當今,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提倡學生多讀書,讀好書。但一些家長有疑問:為什么我的孩子讀了不少書,但作文水平并沒有明顯提高?實際上,語言文字的表達需要一個積累和內化的過程。長期而大量的閱讀是最好的積累,當孩子們的語言有了很深的積淀后,他們的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地也就會逐步提高。
篇2:幼兒園家長會感想
幼兒園家長會感想
3月7日,周四晚,我園小班部召開了小班下學期的家長會。會議時間是18:00—19:00,老師們早早地吃過晚飯在教室里布置會場等待家長們的到來。而這次,作為副班,我有幸主持了整個會議并做了主體發言。程式化的提綱也許家長們并不是太感興趣,但是每到結合實際舉例的時候家長們還是很專注的。
一小時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家長們似乎意猶未盡,通過交流,我們向家長們反映了一些集體的突出性的問題,而家長們也向我們坦誠了他(她)們的困惑。我大概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生活常規方面。幼兒們通過小班上學期的學習和規范,在生活常規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良好的行為規范。但是,回家過了一個年,事情就全變亂了。
原來上廁所會自己提褲子的孩子光著屁股就跑出來了;原來午休蠻正常的孩子也不午休了;原來吃飯挺快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開始走神了,如此等等。分析了一下問題的原因,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在寒假過后,幼兒們放假在家,家里的長輩們以及祖父母們都極其寵愛孩子,一些孩子可以獨立完成的事情家長們也代為完成了,這樣,即使能自己拉褲子的孩子也等著別人來幫忙,看來還是我們的父母給孩子的愛太多了,這反倒剝奪了孩子的獨立性。而對于個別午休被打亂的孩子來說,其實問題主要還是出在家里,因為放假在家,父母事事順著孩子,并不按照正常的作息時間來給孩子安排有規律性的生活,這樣,在該睡的時間不睡,不該睡的時間拼命睡,孩子的生物鐘被打破,即使恢復也需要一段時間來調整。
最后關于吃飯慢,容易走神的孩子,班級里從去年到現在最典型的有三例。與其父母交流均發現孩子在家有邊吃飯邊看電視或看電腦的習慣,有的甚至是爺爺奶奶追著喂,時間長了,慢慢養成習慣了,吃飯自然就不能集中注意力,而且對孩子的消化和良好習慣的養成也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