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梁砼工程的主要施工工藝
⑴施工準備
①原材料:砂和碎石開工前進行產源調查,進場后進行復試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必須有出廠合格證,進場后進行復試檢驗,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劑經過檢驗合格后方可投入施工。
②砼配合比
樁基砼設計強度等級為C35F300W8,砼施工前,按照設計強度進行砼配合比設計。
③砼澆注導管:本工程采用導管法灌注水下砼,導管采用直徑φ300mm,壁厚10mm的無縫鋼管加工制作。分節長度:中間每節4m,最下端一節6m,上端節長1.5m。除最下節底部外,導管兩端均有順時針螺絲扣,以便導管之間互相連接。
圖6-16 導管加工圖(單位m)
④導管卡子:采用20號槽鋼及12mm厚鋼板加工而成。主要作用是卡擋漏斗和導管,方便澆注砼和連接、去掉導管。
圖6-17 導管卡子平面示意圖(單位m)
⑤漏斗:漏斗用4mm厚鋼板及角鋼加工制成。在距漏斗口15cm處的外側,對稱焊接吊環4個,漏斗下端作成順時針螺絲扣,與導管螺絲扣相同,以便兩者相互連接,漏斗容量為4m3。
⑵砼澆注前檢查
清孔結束并下完鋼筋籠后,進行灌注前檢查。檢查項目有:孔底沉渣厚度,鋼筋籠長度及頂、底標高。若檢查合格,可以灌注砼。若不合格,采取補救措施:當孔底沉渣厚度較大時,小鉆頭沖孔,沖孔前投入孔底水泥2袋,使孔底沉渣混于水泥漿中,采用砂石泵清除。
⑶砼澆注
本標段水下砼灌注采用拌合船直接灌注水下砼的施工方法:首先拌合船在出料碼頭依據需要澆注的砼量,上足沙子、碎石、水泥和各種外加劑,然后利用拖輪將拌合船拖至孔位旁。待一切準備好后,拌合砼,通過拌合船上的布料桿直接下灰于漏斗,漏斗由方駁吊機提升。
①船舶駐位:砼拌合船在上料碼頭上料完成后,駐位于施工平臺一側,方駁吊機駐位于另一側,船舶駐位前應清理孔位旁邊一切雜物。
②下導管:根據孔深,確定導管長度,利用方駁吊機起吊就位。首先將導管下到孔底,然后上提40cm,上卡子,并用枕木將卡子牢固的支撐于孔口。
③首批砼灌注:首批砼的灌注是確保水下砼灌注質量的關鍵,灌注時首先應放置略小于管徑的膠皮球放在漏斗與導管接口處,并向漏斗壁內灑水濕潤管壁,隨即注入砼,當漏斗內砼方量達到首批砼方量后,將膠皮球頂出管底口,浮出水面,打撈出備下次使用。首批砼注入孔底。同時,砼拌合船繼續向漏斗內補充砼。首批砼需保證砼方量不小于4m3。
④導管的提升及砼續灌:首批砼灌注完成后,繼續灌注。當導管埋深超過6m,提升導管,卸下一節導管(導管每節4m)。如此循環至樁頂,卸下的導管,用水沖洗干凈,整齊堆放,以便下次使用。
⑤樁頭灌注高度:砼灌注時,增加樁頂高度0.8m,以保證樁身砼強度及密實度符合要求。
⑷樁頭清理
待鋼套箱安裝完成后形成干地施工后,人工采用風鎬將樁頂強度薄弱部分鑿除,如果鑿除長度超出預留長度,重新澆鑄砼。
篇2:綜合樓砼工程施工工藝方法
綜合樓砼工程施工工藝及方法
本工程砼為C25砼,根據以往施工經驗,采用泵送砼施工時,應在砼中加入減水劑,方可保證砼的施工質量,為此結構砼澆筑時,決定在砼中摻入早強型泵送砼外加劑。
為了保證砼連續澆灌,現場設砼集中攪拌站,攪拌站配備兩臺JZm750電子計量型砼攪拌攔機,一臺HBT60砼輸送泵和一臺ZL40型裝載鏟車,以形成25m3/小時的生產能力,一次到位澆灌。
砼板摻入泵送劑使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①水泥應選用不低于32.5#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
②在泵送劑與水泥、砂、石直接摻入后,宜先干拌,后濕拌,并延長攪拌時間30-60秒。
③砼澆注中應震搗密實,不漏震,不過震。
④砼澆注完畢,應以草墊子、塑料膜等覆蓋并澆水養護14天,對于砼暴露面,特別是陽光直射和寒氣侵襲面,必須進行雙層覆蓋養護或搭棚遮陰養護。
砼材料:粗骨料采用10-30mm碎石,含泥量不大于5%,水泥用32.5#普通硅酸鹽水泥,施工前應將水泥、砂、石、摻和料減水劑等材料送質檢站實驗室,做水泥安定性、強度、砂、石篩分和級配試驗,配合比由實驗室提供,每罐砼的攪拌時間不得少于90-120S。
砼澆筑順序為先澆承臺、梁,后澆板;澆筑時,下料厚度不得超過350mm,砼采用插入式震搗器震搗,應震到砼表面呈浮漿不再沉落時為止。移動間距控制在震搗器的工作半徑的1.5倍范圍內,深度不大于500mm,板面在插入式震搗以后,再用平板震動器提漿拖平,其移動間距應保證覆蓋已震實部分的邊緣5Cm,然后用振動棒振實找平。
砼板澆筑完畢,待終凝能走動人時,應及時澆水覆蓋麻袋澆水養護14天,養護工作派專人負責。
砼施工由工地質安員按規定取樣作試塊,每臺班不得少于一次,每次制作三組,分別壓7天、14天和28天強度作為拆模和質量評定依據。
質量標準:
①保證項目:砼所用水泥、水、骨料、外加劑必須符合施工規范及有關規定,使用前要檢查出廠合格證或檢驗報告是否符合質量要求,砼配合比、原材料計量、攪拌、養護等必須符合施工規范規定。
②基本項目:砼應振搗密實,蜂窩、孔洞、露筋、縫隙、夾渣等缺陷不能超過相應的檢驗標準,有坡度的表面,應無倒坡阻水現象。
③允許偏差:基礎軸線位移允許偏差15mm,柱、梁、墻為8mm,單層標高允許偏差±10mm,單層柱墻垂直度允許偏差5mm,總高垂直度允許偏差為H/1000,且不大于3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