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挑式腳手架懸挑梁的受力計算:
懸挑腳手架按照帶懸臂的單跨梁計算。
支座反力計算公式:
RA=N(2+k+k1)+ql·(1+k)2 /2
RB=N(k+k1)+ql·(1-k2) /2
支座彎矩計算公式:
MA=-N(m+m1)-qm2/2
C點最大撓度計算公式
ωma*=ml/3EI·[Nm(1+k)+ql2/8·(-1+4k2+3k3)]+m12lN/3EI·(1+k1)
其中k=m/l; k1=m1/l
本計算以最不利懸挑梁尺寸為計算依據,即m=1350mm,l=1500mm,m1=300mm;
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I=934.5cm4,截面模量(抵抗矩)W*=116.8cm3。
腳手架立桿作用集中荷載值:N=9.78kN
水平鋼梁自重強度設計值荷載值:
q=1.2×19.75×0.01=0.237 kN/m
k=1.35/1.5=0.9
k1=0.3/1.5=0.2
以上數據代入公式,經過計算得到
RA=N(2+k+k1)+ql·(1+k2)/2
=10.68×(2+0.9+0.2)+0.237×1.5×(1+0.9) 2/2
=30.108+0.642
=33.75 kN
所以,支座反力RA=33.75 kN
RB=N(k+k1)+ql·(1-k2) /2
=10.68(0.9+0.2)+0.237×(1.5×(1-0.92) /2
=11.748+0.034
=11.782 kN
所以,支座反力RB=12.974 kN
MA=-N(m+m1)-qm2/2
=-10.68(1.35+0.3)-0.237×1.352/2
=-17.622-0.216
=-17.84 kN.m
所以,最大彎矩MA-=-17.84 kN.m
抗彎計算強度f=16.35×106/116.8×103=139.98 N/mm2
水平支撐梁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允許強度值205.0N/mm2,滿足要求。
代入以上公式得:最大撓度ωma*=9.785mm
按照《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附錄A結構變形規定,受彎構件的撓度對懸臂梁為懸伸長度的兩倍,即2700.0mm。
水平支撐梁的最大撓度小于2700.0/200,即懸挑梁的允許撓度為13.5mm,滿足要求。
篇2:懸挑式腳手架懸挑梁受力計算
懸挑式腳手架懸挑梁的受力計算:
懸挑腳手架按照帶懸臂的單跨梁計算。
支座反力計算公式:
RA=N(2+k+k1)+ql·(1+k)2 /2
RB=N(k+k1)+ql·(1-k2) /2
支座彎矩計算公式:
MA=-N(m+m1)-qm2/2
C點最大撓度計算公式
ωma*=ml/3EI·[Nm(1+k)+ql2/8·(-1+4k2+3k3)]+m12lN/3EI·(1+k1)
其中k=m/l; k1=m1/l
本計算以最不利懸挑梁尺寸為計算依據,即m=1350mm,l=1500mm,m1=300mm;
水平支撐梁的截面慣性矩I=934.5cm4,截面模量(抵抗矩)W*=116.8cm3。
腳手架立桿作用集中荷載值:N=9.78kN
水平鋼梁自重強度設計值荷載值:
q=1.2×19.75×0.01=0.237 kN/m
k=1.35/1.5=0.9
k1=0.3/1.5=0.2
以上數據代入公式,經過計算得到
RA=N(2+k+k1)+ql·(1+k2)/2
=10.68×(2+0.9+0.2)+0.237×1.5×(1+0.9) 2/2
=30.108+0.642
=33.75 kN
所以,支座反力RA=33.75 kN
RB=N(k+k1)+ql·(1-k2) /2
=10.68(0.9+0.2)+0.237×(1.5×(1-0.92) /2
=11.748+0.034
=11.782 kN
所以,支座反力RB=12.974 kN
MA=-N(m+m1)-qm2/2
=-10.68(1.35+0.3)-0.237×1.352/2
=-17.622-0.216
=-17.84 kN.m
所以,最大彎矩MA-=-17.84 kN.m
抗彎計算強度f=16.35×106/116.8×103=139.98 N/mm2
水平支撐梁的抗彎計算強度小于允許強度值205.0N/mm2,滿足要求。
代入以上公式得:最大撓度ωma*=9.785mm
按照《鋼結構設計規范》(GB50017-20**)附錄A結構變形規定,受彎構件的撓度對懸臂梁為懸伸長度的兩倍,即2700.0mm。
水平支撐梁的最大撓度小于2700.0/200,即懸挑梁的允許撓度為13.5mm,滿足要求。
篇3:建設集團規范懸挑腳手架搭設通知
建設集團關于規范懸挑腳手架搭設的通知
各工程公司、分公司、直屬項目部:
鑒于當前集團公司各施工現場懸挑外腳手架的搭設、防護存在較多的問題,集團公司現明確如下事宜,各工程公司(分公司、專業公司)、直屬項目部必須嚴格遵守。
1、懸挑外架搭設前必須編制專項施工方案(應結合結構外立面和平面的變化情況),方案中懸挑梁平面定位圖、懸挑梁側面示意圖、懸挑梁受力驗算等內容必不可少。
2、懸挑外架的分段搭設高度不得超過6 層,也不得大于24米。整體分段應合理規劃,可以通過地面落地式外腳手架進行高度調整,以使經濟合理。
3、懸挑外架采用16 號以上工字鋼作為主懸挑梁(嚴禁采用腳手架管作為主挑梁,采用槽鋼時應有防側彎措施),工字鋼長≥3.35m,且錨固段長度不得小于外挑段長度的1.5倍,通過預埋在梁板內鋼筋環錨固。
4、建筑物角部、只有邊梁而無樓板部位或結構邊緣的懸挑梁板不滿足承載能力要求無特別設計處理時懸挑梁外端必須設置直徑不小于15 的鋼絲繩進行斜拉,鋼絲繩上設花籃螺桿,腳手架立桿、懸挑主梁、斜拉鋼絲繩、花籃螺桿一一對應。
5、因結構平面的變化,懸挑梁的定位及錨固應因地制宜(相臨懸挑梁的間距不得大于1.50m):對于框架結構,應直接在樓面裝設;對于剪力墻部位,應通過預留孔裝設或直接埋置于剪力墻內;對于只有邊梁而無樓板部位,應增加懸挑梁長度予以處理或在對邊梁結構無影響的情況下直接埋置于邊梁內;對于建筑物陽角,可將懸挑梁埋置于角柱內或采取附圖做法;
6、對于結構邊緣布置有懸挑梁、板的部位,應對懸挑梁、板的承載能力進行復核,若不滿足要求,應將懸挑梁的起挑點退后設置。
7、懸挑架底部必須采用硬質封閉,并設置擋腳板,外立面采用密目安全網防護,地處鬧市和重要地帶應采取鋼板網或竹籬笆等加強防護。
8、其他關于腳手架的立桿間距、步距、剪刀撐、橫向斜撐、連墻桿等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鋼管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130-20** 執行。
二O**年九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