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的滲水、裂縫的防治工藝措施
一、外墻面抹灰的施工工藝:
外墻面抹灰的工藝步驟分為以下六步,分別是:“基層處理→刷界面劑→基層抹灰→二次刷界面劑→卷材鋪貼→面層抹灰”,通過環環緊扣的這六個步驟,便在墻體表面形成了一層堅實、牢靠的防護層,徹底解決了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滲水、裂縫現象。
(1)基層處理:抹灰前將磚墻面、混凝土面基層表面的灰塵、污垢和油漆等雜物和附著物清清除干凈,再將磚墻部位澆水濕潤,這里注意應提前一天澆水,抹灰時,表面始終保持濕潤。在不同的界面處,比如磚墻與混凝土墻交接處,用射釘槍釘上鋼絲網固定,鋼絲網寬度不小于300mm。
(2)刷界面劑:將界面劑(如108膠)按1:4的水灰比調成厚糊狀,并充分攪拌均勻,放置5-10min(如界面劑變稠),再適當加入少量水調勻,然后用泥板涂抹在基層面上。注意調制好的界面劑應在5-6h內用完,這樣它的和易性才會比較好。
(3)基層抹灰:界面劑涂抹10-20min后,再按要求抹底層砂漿,底層砂漿厚度以5mm為宜,如果一次抹得太厚,由于內外收水快慢不同,易產生開裂,甚至起鼓脫落。抹完后用木抹子搓平即可。
(4)二次刷界面劑:將界面劑按1:4的水灰比調成厚稠狀,并充分攪拌均勻,放置10min,待界面劑變稠后,再抹在底層砂漿上。
(5)卷材鋪貼:當底灰施工7-8成干時,在底灰上均勻反復的涂刷界面劑,切忌界面劑不宜過厚,放置10min,待其變稠后再進行涂刷。最后進行卷材鋪貼,用剪刀把PPP多層高分子新型復合防水卷材剪成300×1000mm, 150×1000mm的一半貼在梁上, 150×1000mm的另一半貼在磚墻上,卷材的搭接范圍≥150mm。在鋪設PPP多層高分子新型復合防水卷材時,一定要邊鋪邊用刮板從一側向另一側刮平,并且將里面的氣泡趕出使卷材鋪貼平整,粘貼密實。如果有里面含有氣泡,就會導致砂漿起鼓脫落,達不到鋪貼效果。
(6)面層施工:提前一天用界面劑作底層砂漿分格條(室外抹灰為了不顯接槎,防止開裂,應按設計尺寸粘貼分格條,做好分格條均勻分格處理)的粘結材料,保證分格條牢固,防止變形。面層抹灰前,充分濕潤基層底灰,在卷材上刷好界面劑后,再進行水泥砂漿面層施工。面層施工完一天后,進行澆水養護,夏季應避免在日光爆曬下抹灰。
二、小結
通過采用以上工藝措施,由河北秦皇島項目部施工的秦電三期工程中的框架梁與填充墻之間外墻抹灰質量都得到了有力的保證,順利通過了甲方、監理、質量等部門的檢驗,至今未發現滲水和裂縫的現象,其見效之快、效果之明顯得到了業界的一致認可和廣泛的贊揚。
篇2:石膏板吊頂裂縫防治技術措施
石膏板吊頂裂縫防治技術措施
輕鋼龍骨石膏板吊頂,由于其成本低、易造型、防火性能好、易施工而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工程吊頂上。在滿刷高檔乳膠漆石膏板,會有或大或小的裂縫,在大面積石膏板吊頂上,尤其突出。此裂縫雖不影響功能使用,但卻影響其美觀。在工程驗收中也被列入整改項目。如何防治此裂縫,現就施工角度,談幾點應注意幾個問題及采取相應技術措施:
一、固定吊筋的膨脹螺栓選定位置不對,間距未合模數此類情況主要出現在多孔YKB板樓板上,在確定吊筋間距時,YKB板模數尺寸,部分膨脹螺絲固定點落在YKB板孔內,此時膨脹螺栓膨脹頭在孔內,無法固定,導致此吊頂固定點上下、左右有活動間隙,此吊點看起來是一受力點,實際上,它一旦受力就會變形。如何避免此問題:
1、頂板上彈固定墨斗線時,先找到YKB板交接縫,一般土建施工此處為砼灌縫,第一道線就選用此交接縫。
2、吊點間距在施工規范上要求是900--1200mm,具體施工時,吊點間距可在此范圍內根據YKB板寬度模數來確定,這樣既可避免出現活動吊點情況,又可避免電錘打孔時打斷YKB應力筋,影響YKB板受力。萬一出現固定點落在YKB板孔內,有兩種處理方法:
(1)在周圍適當空間重新打孔。
(2)用50*50鐵板厚3—4mm螺帽擰緊點焊。
二、吊點及掛件節點出現虛假受力情況此類情況主要是由于施工人員素質、技術原因,在輕鋼龍骨吊頂施工中出現此類問題有幾種情況。
1、吊件上膨脹螺栓螺母及固定大吊的螺桿、螺母在絲接時不注意導致螺栓及螺母扭結,絲扣損壞。
2、膨脹螺絲下部掛吊筋,上口未加固定螺母固定。
3、¢6、¢8的吊筋在很多工程中,特別是工程收尾時,購些圓盤鋼筋,讓工人在現場調直,當吊筋用。
4、大吊與主龍骨連接,由于大吊變形或不配套,主龍骨夾在大吊中間,未在大吊底部受力。
5、中掛上與主龍骨連接,下掛副龍骨,其與主龍骨連接,導致主、副龍骨間有活動間隙。
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就會出現已調平的龍骨吊頂在外力作用變為起伏不平,導致覆蓋石膏板產生拉力、變形、裂縫。解決此問題辦法是在結構上施工加以注意和采取些必要措施,出現此類情況危害性較大且不易修復,施工中一定注意。解決此類問題的措施是:
(1)、在栓緊螺栓、母時要順著絲扣緊固,切忌強用力損壞絲扣。
(2)、圓盤鋼筋用作吊桿前,一定要求是合格的新鋼筋且得冷拉或調直后方可使用。
(3)、主、副龍骨掛件及大吊中有變形部分一定在施工中用鋼絲鉗加工,以滿足施工適用要求,不適用或不配合的配件得棄之不用。
(4)、掛副龍骨時,一定得讓主、副龍骨緊貼,掛件與主龍骨連接時,用鋼絲鉗夾緊,讓其連接無活動間隙。
篇3:樓地面裂縫滲漏防治技術措施(2)
樓地面裂縫、滲漏防治的技術措施(二)
a、上下水管道套管及預留洞口座標位置應正確。套管應高出建筑層50mm;洞口形狀為上大下小。
b、管道安裝前,樓板板厚范圍內上下水管的光滑外壁應先做毛化處理,再均勻涂一層401塑料膠,然后用篩洗的中粗砂噴灑均勻。
c、現澆板預留洞口填塞前,應將洞口清洗干凈、毛化處理、涂刷摻膠水泥漿作粘結層。洞口填塞分二次澆筑,先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微膨脹細石混凝土澆筑至樓板厚度的2/3處,待混凝土凝固后進行4h蓄水試驗;無滲漏后,用摻入抗裂防滲劑的水泥砂漿填塞。管道安裝后,應在洞口處進行24h蓄水試驗。
d、防水層施工前應先將樓板四周清理干凈,陰角處粉成小圓弧。防水層的泛水高度不得小于300mm。
e、地面找平層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鄰地面低5mm。
f、有防水要求的地面施工完畢后,應進行24h蓄水試驗,蓄水高度為20mm-30mm。
g、衛生間墻面防水砂漿就進行不少于2次的刮糙。
h、混凝土預制樓板板間預留縫寬宜為35mm-45mm,并應按要求配置構造鋼筋。板縫清理干凈、用水濕潤后,用C25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填充密實,板縫上下預留深度25mm-30mm的弧形凹槽,并按要求進行養護。
i、室內外回填土必須分層夯實,并見證取樣試驗合格。
j、工業廠房普通混凝土地面必須設置分格縫,并在混凝土終凝前原漿收光,嚴禁撒干水泥或刮水泥漿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