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單體液壓支柱地面檢修工作業操作規程
1.上班前不準喝酒、上班不得干與本職無關的工作,遵守有關各項規章制度。
2.新到礦的支柱應按MT112《礦用單體液壓支柱》中的“出廠試驗規范”的有關規定進行操作試驗和密封試驗,合格后方可下井使用。
3.單體支柱不得露天檢修、露天存放。在地面存放時間超過3個月的新支柱或修復支柱,下井前應按上述規定進行抽查;存放期超過1年的支柱應逐根試驗,檢查支柱性能是否有變化。性能不能保證或在貯藏、運輸中損壞的支柱,不允許下井使用。
4.檢修場地應清潔衛生,各類待修支柱、檢修合格支柱應分類碼放整齊。檢修后經試驗各項性能合格的待用支柱,應垂直或傾斜存放。
5.冬季,檢修車間應有取暖系統,車間最低溫度不得低于0℃,以保證檢修質量。
6.工作介質的牌號應與支柱使用說明書中指定的牌號一致,不允許隨意更換工作介質牌號。工作介質注入支柱前,應經過120目/英寸濾網過濾后方可使用。
7.壓力試驗機的各種保護措施,必須齊全可靠。在壓力試驗時,操作人員應在防護欄外側操作,其他人員應遠離試驗柱體。
8.備用零部件質量和規格,應符合技術標準要求。
9.檢修前,應首先檢查所用工具、量具、材料和備件、各類儀表及拆柱機、試驗臺等儀器設備,應完好。
10.應建立維修卡片,詳細記錄支柱編號維修日期、故障、維修內容、試驗情況、維修人等。
11.支柱解體前,要首先將其外表煤泥、煤塵沖洗干凈。
12.在操作拆柱機對支柱解體時,不得用鐵錘或銅棒敲擊油缸或活柱的任何部位,防止變形,影響密封性能。
13.在活柱體中拆活塞時,要用準用工具拉出活塞,嚴禁使用手錘敲擊。
14.檢查缸體和活柱的銹蝕、拉傷和磨損、變形情況。
15.對變形的活柱或油缸需用校直機、油缸整形推力器進行修復。
16.使用限位鋼絲的活柱,在拆卸手把體時,鋼絲槽內要套入廢舊的O形圈,防止刮壞導向環和防塵圈。
17.所有零部件檢測報廢標準均按部頒標準執行。
18.更換所有不能使用的零部件。
19.按產品說明書要求,清洗各零部件。
20.更換所有密封件。
21.活柱組裝:
(1)將手把體裝在活柱上。采用鋼絲限位的活柱體,限位溝槽內套上廢舊的O形圈,防止碰壞防塵圈。
(2)將Y形圈裝在活塞上,裝上防擠圈,密封圈裝在溝槽內,防擠圈裝在低壓側,將活塞裝在活柱上。
22.整柱組裝:
(1)活柱組裝時必須將活塞端由油缸上裝入連接鋼絲。
(2)將復位彈簧掛在活柱內,使用專用工具卡住彈簧,裝上底座,裝入連接鋼絲。
(3)將頂蓋裝在活柱上,打入圓柱銷,并注意頂蓋四爪的一條對稱軸線與孔的軸線平行。
23.對檢修的三用閥,要按規格型號調定開啟壓力,其值為額定工作壓力的0.9~1.1倍,并對每個三用閥進行1.5倍壓力試驗、開啟壓力試驗及密封性能試驗,具結果達到MT112標準要求后,方可安裝使用。
24.將調試好的三用閥裝在活柱的閥孔內,準備試壓。
25.支柱的逐根試驗按《單體液壓支柱出廠檢驗暫行技術條件》進行。
26.支柱檢修后,應將活柱降到底,垂直或傾斜存放在氣溫不低于0℃的干燥的室內。
27.支柱如果短期不用,應將支柱腔內乳化液放盡允許水平放置,但三用閥進液孔用塑料堵好,以防臟物進入。
28.切斷電器設備電源,清理檢修場地。
篇2:公司安全設施、設備檢修維修制度
公司安全設施、設備檢修維修制度
1、帳物清楚各種設施設備要分類、編號、入帳,定期盤點,做到帳物相符。
2、維修保養對設備、設施進行常規保養,及時維修,做好設備的定期檢驗和常規檢查。
3、安全管理對于各種設施設備要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4、損壞賠償對違反操作規程造成的損失,或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壞、丟失、積壓、浪費應按價賠償,并追究當事人的責任。
5、鑒定報廢設施設備報廢必須經過嚴格鑒定,履行審批手續。定期對設備進行一次清查并對清查中發現的問題及時認真處理,對設備的報損、報失應報領導備案,并在有關帳目中注銷。
篇3:機械安裝檢修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機械安裝、檢修工安全生產責任制
一、認真執行煤礦“三大規程”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指令、規定和要求。對所安裝、檢修的機械設備安全運行負責。
二、嚴格按規程安裝、檢修設備,保證安裝質量,做到臺臺設備符合完好標準。
三、大型設備安裝、檢修前要制訂專項措施,作業時要認真學習施工技術、安全措施,嚴格按措施施工,保證按時、保質完成安裝、檢修任務。
四、積極參加安全學習和技術培訓,提高保安能力和業務技術水平,杜絕“三違”。
五、加強采掘設備管理,做到安裝、拆除有記錄。
六、對分管的管路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按時保質完成各項工作任務。